“战时纪律”下:一位街道干部的三次哭泣,一位学者的平心而论

日期:03-01
疫情基层干部新冠肺炎

原标题:“战时纪律”下:一位街道干部的三次哭泣,一位学者的平心而论

“战时纪律”下:一位街道干部的三次哭泣,一位学者的平心而论

吕德文(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最近,一位在武汉担任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朋友和笔者通话,讲了一些近期疫情防控中发生的事。令笔者意外的是,短短半个小时内,这位基层领导干部就哭了三次。

第一次哭,是为某位受处分的街道书记哭。在2月9日大决战之前,武汉市一直未能解决确诊患者应收尽收的问题。该街道一位疑似患者因为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出现了意外,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几位有直接责任的街道和社区干部受到严肃处理,街道书记也因领导责任被问责。一线干部都知道,此类问题责任不在基层,但基层却必须为此承担责任。朋友感同身受,情绪失控哭了。

第二次哭,是为他辖区的一位社区干部哭。2月16-19日,武汉市进行了第二次大排查,街道和社区干部不可谓不尽力。但事有凑巧,某社区的一位居民,前一天排查的时候,身体还好好的,但第二天就被告知发热了。一位社区女干部接到信息后急得慌了神,赶紧给他这个街道书记汇报,反复解释她的工作是到位了的。我这位朋友还算冷静,了解情况后问其有没有排查记录。社区干部回过神来,说是有记录的。总算是虚惊一场。社区干部之所以紧张,是因为上级规定,每一个新增“四类人员”都要倒查,哪个环节有问题,相关人员就得被问责。疫情防控期间,街道书记不仅要协调督促防控事项,还要做好社区干部的安抚工作。朋友是了解社区干部的不易的,每每听到社区干部的诉苦,心里也是不好受的。

第三次哭,是谈及某街道因为社区封闭式管理不到位而受到集体问责的事。2月17日开始,武汉市实行了最为严格的24小时社区封闭式管控措施。纪委为了落实市委和指挥部的要求,也把小区封闭式管控工作当作重点督察事项。某街道辖区几乎都是老旧小区,门洞特别多,又没有足够的建筑材料来封堵,只能依靠“人防”战术。可以预见的后果是,再多的干部投入下去,也抵不住那么多的居民钻空子。不巧,纪委某次督察发现,小区的一些门洞没人守,居民可以自由出入。结果,从街道到社区,一干与此事有关的人员都被问责了。朋友的辖区也都是老旧小区,很同情那个街道。他说,比较幸运的是,区长在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老旧小区不好防控的问题,提前联系了辖区有工地的大型建筑企业,把很多门洞都堵了。但那个被问责街道所在的区,区领导并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只能依靠各街道各显神通。朋友感叹说,一个街道书记能协调多少资源呢?

“战时纪律”下:一位街道干部的三次哭泣,一位学者的平心而论

坚守社区岗位共同防控疫情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朋友和广大身处疫区的基层干部一样,为疫情防控奋战了一个多月,其中的心酸,若非身处其中,怕是很难体会。他跟我倾诉完了之后,我才突然悟到一个道理:在疫情防控战中,市级和区级可以把工作任务往街道分派,连同责任也可以往街道压实;社区碰到了困难也可以向街道求援。但街道呢?怕是没有任何转圜空间了。社区书记有了工作压力,虽知道街道也很为难,实际上帮不上什么忙,但至少可以向街道书记哭诉,消除压力。万一出了问题,街道也可以为其说话。但街道书记有了压力,又向谁倾诉?向区长么?怕是不行的。于是乎,像笔者这样置身事外,但也算是能够同情性理解其工作压力的朋友,倒成了倾诉对象。

疫情防控是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自战时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武汉市纪委建立了常态化督察工作机制,实行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督导相结合,成立15个监督检查组和44个专项督查组直奔基层、直达现场,对全市各街道、社区、医院、超市等点位进行不间断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疫情防控举措落实不严、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统计显示,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武汉市纪检监察机关共问责处理630多人,其中涉及处级及处级以上干部130多名。这个数字很是惊人,很有震慑力。但怎么理解,值得探讨。

一个最普遍的解释是,纪委不愧是在执行战时纪律。如此密度的督察,如此迅速的处置,以及如此之大的问责力度,成绩不菲。但从一线经验看,纪委成绩的取得,怕不仅仅是因为执纪机关的积极工作,而是疫情防控本身还存在难以克服的客观困难。比如,2月9日武汉应收尽收大决战这天,在转运病人这件事上,许多街道都出了问题。武昌区的某街道,因为跟车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协调不畅,导致病人深夜在寒风中等待入院。此事被媒体曝光后,相关街道负责人遭到免职、党内警告处分、诫勉谈话处理。但当晚还有不少街道根本就没有派工作人员跟车,还有一些街道也没有完成应收尽收工作,相关责任人受到的处分反而不那么重。客观而言,大决战时间紧、任务重,忙中出错实在是大概率事件。这种情况是众所周知的。某种意义上,只要纪委愿意,想处理多少人都是可以的。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看,纪委还是区分了一般情形和特殊情形。同样性质的错误,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处分就重一些;而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也就过去了。如果从顾全大局的角度看,那些受了重处分的基层领导干部也是起了彰显战时纪律的作用,教育意义很大。相信,被处分的干部也是理解的。

“战时纪律”下:一位街道干部的三次哭泣,一位学者的平心而论

在这个意义上,有关部门在执行战时纪律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实在是一件大事。稍有不慎,就可能给身处防疫一线的基层干部泼了冷水,士气会受到极大影响。如果仅仅是为了彰显战时纪律足够“铁”,便进行无差别的处分,误伤怕是大概率事件。比如,纪委暗访一般都是证据确凿的,给有关人员相应处分也看似是理由充分,不容当事人“狡辩”的。战时执纪,纪委其实也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很多处分都需要从快处理,一些与当事人谈话核实程序有时被忽略,但对于当事人,被处分的基层干部心里肯定憋屈。一是,有相当部分“证据”,看似无可争辩,但从基层的复杂性看,怕是需要斟酌一番的。比如,那位因为被突然出现的发热病人吓得慌了神的社区干部,如果不是翻看各种工作记录,查询手机里的各种信息,终于找到了痕迹,事先就做好了说明,被纪委问责怕是冤枉至极。二是,这种不容分辩的做法,站在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干部立场看,怕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找当事人谈话是平时执纪的必要程序——哪怕是证据确凿,也得和当事人核实。这其实并不仅仅是技术上固定证据的要求,更有尊重、教育、挽救同志的功能。因此,战时纪律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更高,也更严肃;反过来说,执纪要求也更高,更需要实事求是。

战时纪律绝不能仅仅依靠督察和问责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在执纪过程中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严格却又实事求是的战时纪律,有利于弘扬斗志。对疫情防控中有少数领导干部敷衍塞责,不靠前指挥,有些甚至临阵脱逃,对这些干部严肃问责,其实是在保护“老实人”。对于那些主观上努力,客观上犯错的干部,给予适当的处分,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减轻和消除被问责干部的思想负担,有利于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战斗,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挫伤别的有相同处境的干部。战时纪律作为一个负向激励措施,还要有足够分量的正向激励措施相匹配,比如要敢于在战时状态中火线提拔干部,破格提拔干部。根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处分了600多名干部,但只火线提拔了20多名干部,且无一是破格提拔的。很显然,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措施之间存在一定错位,不利于激励鼓舞斗志。

笔者和武汉市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有广泛接触,知道他们这段时间承受了巨大压力。毫不夸张地说,其中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已经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笔者认为,关心和爱护一线抗疫的基层干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纪委、组织等相关部门,必须有切实举措为他们减压,不要随意挥舞“战时纪律”的令牌,更不要无限上纲,否则容易压垮他们本已疲惫而脆弱的神经!

湖北以外新增3例,4月底或可摘口罩! 艾薇儿亚洲巡演受疫情影响取消,涉及中国六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