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位"最前线"武汉检察干警的自白:妻子发现真相后哭了
正义网北京2月29日电(记者胡玉菡)每一秒,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在武汉。深夜病房中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人烟稀少的街道上驶过载着转运病人的大巴,疫情防控指挥部里电话铃声响不停……在医疗救治督导组里驻医院督导的十几天,这是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张靖的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定格画面。
战“疫”,发生在每一个角落。穿好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张靖和其他两位同事直奔收治病人最多最危重的医院。他们戏称自己是“驱魔人”,任何可能影响疫情防控的小问题,都要一一解决。要想办法提高医院收治病人的效率,与死神抢时间;发现医疗物资不足,立刻上报,指挥部来调;对接病人转运、调解医患矛盾等等,他们都得管。
这段时间,张靖帮助过双手颤抖的病人家属,让他的妻子顺利住院,也给物资缺乏的医院协调过氧气瓶、酒精喷壶等。尽管曾因接到妻子满脸眼泪的视频通话而手足无措,他依然勇敢地冲向最前线:“上了一线能多干点活就多干点,我能真切感受到身边每个人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劲儿。”他相信,春暖花开就在眼前。
以下为张靖的口述。
武汉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张靖参加医疗督导组。图为张靖2月15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督导。
我们都是“驱魔人”
2月9日我下沉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督导组(以下简称为“医疗督导组”)成立,需要派员督导,组织征求我个人意见,我毫不犹豫一口答应。
我们院一共抽调了17人参加医疗督导组,大部分在武汉市各个区的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督导,而我和另外两位业务部门的干警单独列为3人小组,是机动作战的“游击队”,专门负责驻医院督导,为抗疫最前线保驾护航。我们三个在一起总是互相加油打气,还开玩笑说自己都是“驱魔人”,要拿出斩妖除魔的精神,为医患双方排忧解难,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当时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有许多病人还未收治住院,最要紧的是缓解医院“一床难求”的问题。我们主要负责督导、帮助医院加快收治病人的效率,要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是一项“与死神抢时间”的工作。同时,还要与市、区指挥部配合协调安排病患转运,及时为医院排忧解难。
转运病人里少了一位77岁婆婆
2月10日一早,我们三人就一起穿着防护服奔赴新的战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光谷院区,那里是专门收治危重病人的定点医院。当天这家医院的任务是收治800个病人,现场各种手机铃声一直响,病区要接收病人,护士要分病床,现场每个人都手忙脚乱。我们赶紧先协助医护人员分配病床,同时和各个区的疫情防控指挥部沟通转运时间,按30-50人的数量分批送病人来,避免大量病人长期等待引发焦躁的情绪。
当天下午有个突发情况,一位77岁的婆婆(武汉人称老奶奶为“婆婆”)不见了。同一批转运来的病人全都躺在了病床上,病区护士发现她不见了。我们立刻联系转运人员,运转人员确认婆婆已送到了医院。我们这下紧张了,除了她的姓名、年龄,唯一可知的信息就是她“手上提着一个装着CT片的袋子”。
2月29日,张靖在雷神山医院外换上防护服,分别与医护人员和转运人员对接后,准备指挥救护车进入病区。
凭借之前办案的经验,我们判断婆婆应该是自己走失了,很大可能还在医院大楼里,于是第一时间调取监控录像,按照该年龄段婆婆的步伐快慢以及携带物品的基本特征,开始一帧帧分头搜寻。看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终于在未开放的五楼病区锁定了她的身影。视频中的婆婆,脚步蹒跚,在四处寻找病房。我们立刻呼叫附近的护士去接上她,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在抗疫战场上,每天都有一些新的考验。在雷神山医院有一对被感染的老夫妻,爹爹(湖北方言意为“爷爷”)得转院去做透析,但婆婆坚决不同意与他分开,而那家医院透析病床非常紧张,无法同时容纳俩人入住。事情僵持不下,我想了想对婆婆说:“婆婆,您不想与爹爹分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您去多占一张床,另一个像爹爹一样的病人可能就会失去治疗的机会……”她想了好一会儿,终于不再闹了。后来,经过指挥部协调,这位爹爹顺利做完透析回到了雷神山医院。
许多患者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应激情绪反应。我觉得,只要将心比心,多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大家都能互相理解,共克时艰。
让每一个病人都要有病床
截至目前,我们跑遍了雷神山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等7家医院,没有一天休息过。驻医院督导组基本上是跟着病人们跑。每天哪家医院要收的病人多,我们就去哪儿督导,让每一个病人都要有病床。
有一天,一位中年男子突然脚步踉跄地向我跑来,急急地说:“我爱人感染后病情危重,能不能请你们协调一下,给她分配一个病床?”当时的病床需要市防疫指挥部统一协调。我请他赶紧编一条妻子基本情况的信息。他站在我面前用手机打字的时候双手都在颤抖,感觉他整个人濒临崩溃。之后我立刻将情况汇报给市指挥部,很快就有了回复:“如果有剩余病床,可安排住院!”医院表示可以完成这名病人的收治任务,我长出一口气。
前几天,这位男子还给我发信息,说他的妻子“症状有所缓解,感谢!”我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
这段时间,我时常关注医院的物资保障情况,看见氧气瓶、酒精喷壶等基础物资缺乏时,就赶紧列好清单发给指挥中心请求支援,很快协调到位;我在半夜接到过医生的电话,说有确诊患者不愿住院吵着要跑,于是我千万百计联系病人家属,请他们一起帮忙安慰病人配合治疗;我们还与医护人员一起,在风雪中从下午站到晚上,只为等待最后一位病人的转运收治……
妻子发现真相后哭了
2月4日,武汉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干警张靖向犯罪嫌疑人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
我是个半路出家的法律人,在部队服役16年,比较喜欢法律,后来自学通过了司法考试,顺利考入武汉市检察院。我所在的部门是第三检察部,负责办理市监委移送的职务犯罪案件。疫情发展态势严重,春节期间我没有出门,但是案件不能停摆。
2月4日是我多日以来第一次出门,办理一名涉嫌贪污的犯罪嫌疑人的交接手续,把他从监察委的留置点送到看守所去,同时对他进行权利义务的告知。交接的时候大家都小心翼翼,有干警穿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犯罪嫌疑人出来一看吓得哭了。我赶紧安慰他,稳定住他的情绪,顺利完成了交接工作。
回家那一路,看着冷清的街道,我耳边回荡起他的哭声,心情有点沮丧。看着家里的老人、妻子、年幼的女儿,我心里也没底,忍不住担心起来……于是2月9日开始,我就住在单位的办公室,正好晚上可以翻翻案卷,熟悉案情。最近单位已专门协调在附近的酒店住宿。
妻子一直以为我在社区做防疫工作,直到2月21日在朋友圈刷到了我们单位发的微信文章,才知道我已经去了抗疫的“最前线”。那天晚上我开车回到院里,才来得及看手机,发现有妻子的十几个未接来电。我赶紧回拨视频通话过去,她一看见我就哭了,“为什么这么久不回电话?你至少要和家里说一声啊。”我当时就乱了方寸,急忙逗她说:“你看我活蹦乱跳的,没事!”
那天以后,我每天至少会给妻子发三次微信,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再忙也要汇报两个字——“正常”。
“检察院来的督导组,办案出身就是专业”
许多朋友知道我在一线后,都给我打电话、发微信,关心鼓励我。有同事在网上给我买了水果送到院门口,让我每天晚上记得取;有同事送了护目镜给我,说自己戴着不好看,后来我才知道他其实只有那一副。平常干练的领导们也变得有点“婆婆妈妈”,“做好防护”这件事他们嘱咐个不停,絮絮叨叨却又十分可爱。大家见面都裹得严严实实,离开三五步远,但心却似乎贴得更近了。
每天晚上,从不同的医院收工后会经过长江、汉江上不同的桥,我在路过时都会给它拍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配上一句心情,从“纸船明烛照天烧”“长洲孤月向谁明”到“与君烂漫寻春晖”“万家烟树满晴川”……这些诗句映照着我的心情,也可以向关心我的家人、同事、朋友们报一声平安。
随着我们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突发情况,医生、护士也越来越信任我们,有的医生会不吝夸奖:“检察院来的督导组,办案出身就是专业”,看见我们来了就觉得心里有谱儿,有什么事都会和我们说。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非常团结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一心一意为了抗疫胜利。
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一天的繁忙,我也会觉得振奋又感动——医护人员忙碌的背影,转运送医人员疲惫的脚步,医疗督导组成员之间不停地电话沟通……这些点滴的努力就像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磅礴的大海。最近,身在一线的我看到情况切实在慢慢好转,从“一床难求”变成现在的“床等人”。我相信,武汉将从冷清恢复往日繁华,春暖花开,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