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官方否认鸭子赴巴灭蝗,什么情况鸭子才能“出征”?
新京报快讯浙江10万只鸭子今天(2月27日)冲上微博热搜,有媒体报道,它们将前往巴基斯坦助力抗击蝗灾。涉及捐赠鸭子的企业董事李柳萌也表示,公司确定愿意捐赠10万只鸭子。
但就在今天下午,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组表示,从目前考察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鸭子灭蝗这一技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
鸭子灭蝗是个什么操作?什么情况下鸭子灭蝗才可行?这次的蝗灾会不会威胁到我国?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多位专家。
20余国遭遇数十年一遇蝗灾
近期,西非到东非、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去年12月起,严重的蝗灾席卷了整个东非地区。目前,除非洲以外,红海两岸蝗灾规模继续扩大,已影响也门、沙特、阿曼。此外,受强季风影响,大量蝗群一周前抵达海湾两侧,“造访”了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伊朗西南海岸区域。
本次蝗灾的罪魁祸首是“沙漠蝗”,是全世界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它们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为3个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监测,全球沙漠蝗灾自今年年初起有恶化趋势,有利的气候条件使沙漠蝗灾在东非、西亚和红海周围地区广泛繁殖。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支援抗灾
当前,临近中国的巴基斯坦正遭受20多年不遇的蝗灾,对本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地时间1月31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严重蝗灾。
据外媒报道,巴基斯坦信德和俾路支两省约有8万公顷农作物遭到破坏,牧场和林地也受侵扰。俾路支省农业部估计,蝗虫侵袭仅在该省就造成了约46.3亿卢比(约合4.5亿人民币)的农业损失。另外,蝗虫目前每天破坏约3.5万人的口粮,预计今年巴基斯坦谷物和棉花收成会大幅受损。
中国派出的蝗灾防治工作组已于2月24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工作组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植保总站派员组成,将在信德省、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开展灾情实地调研,为巴方提供蝗灾防治技术支持。目前,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已经考察了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沙漠地区,已动身前往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的蝗虫栖息地进行考察。
释疑1:什么情况能用鸭子治理蝗灾?
在蝗灾小规模爆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效果有限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主任卢立志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常用的蝗虫防治方法包括药物杀灭和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更具生态环保意义。
由于鸭子习惯群居,管理比鸡方便,生命力、觅食能力、抗寒能力也更强,适合野外生存。此外,鸭子的食量比鸡大,一只鸡一天最多能吃掉约70只蝗虫,一只鸭子能吃200多只,效率提高3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侯卓成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鸭子的嘴部宽扁,比鸡能够更快速吃掉蝗虫,并且连土里的蝗虫卵也能吃到。
“消除蝗灾一定是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鸭子灭蝗只是治理蝗灾的手段之一,单凭着一种方式很难达到效果,不宜把鸭子灭蝗的效果过分夸大,最终要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治理效果。”侯卓成说。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今日表示,从目前的考察情况来看,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这一技术。
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但这个方法适合在蝗灾小规模爆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效果有限。目前巴基斯坦蝗灾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建议用紧急措施,比如采用化学农药治理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目前比较成熟的微生物农药包括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这是可以大规模用飞机喷洒的快速有效控制蝗灾的方法。
释疑2:吃了蝗虫的鸭子,人还能吃吗?
鸭子自身可以消化蝗虫身上携带的病菌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魏佳宁团队对“蝗虫群体防御机制”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群居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对鸟类具有趋避作用。当蝗虫大量聚集时,天敌不喜欢吃蝗虫,原因之一便在于此。
蝗灾中聚集的蝗虫,鸭子会吃吗?
其实,鸭子帮助治理蝗灾在国内早有先例。2001年6月中新社曾报道,当年新疆蝗灾发生面积近2000万亩,新疆在防治过程中加入生态灭蝗手段,例如饲养“灭蝗鸡”、“灭蝗鸭”、“灭蝗鸟”等来消灭蝗虫,效果颇佳。
李柳萌也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研究,未发现鸭子吃了蝗虫后有不良反应。
那么吃了蝗虫的鸭子,是否还能成为人类餐桌上的食物?
侯卓成介绍,目前鸭子吃蝗灾中的蝗虫没有问题,鸭子自身可以消化掉蝗虫身上携带的病菌,吃完蝗虫后的鸭子可以继续成为人类食物,“除非蝗虫被事先打了生物农药”。
释疑3:蝗灾会不会入侵国内?
风险较小,但仍要保持警惕
农业农村部近期监测调度分析称,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多名专家表示,蝗灾入侵国内形成威胁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教授石旺鹏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沙漠蝗虫短期内入侵我国的风险较小,但是仍然要保持警惕,与联合国及相关国家合作,共享灾情相关信息,做好监测、药剂和人力准备。
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此前曾对媒体表示,本次蝗灾应该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康乐说,目前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发生的蝗灾是由沙漠蝗造成的,这种蝗虫在中亚和西亚也可以形成灾害。但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上世纪初,有科学家在我国云南发现有沙漠蝗,但未被之后的科学家再次证实。
沙漠蝗种群密度的高低主要受限于食物丰富度。一般年份沙漠中植被稀疏,沙漠蝗难于获取充足的食物,存活率低。此外,沙漠蝗的发生与蝗卵孵化期和降雨密切相关,降雨会增加孵化率。因此,降雨量和频次对沙漠蝗的预警和预测非常重要。
新京报记者黄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