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究“包子铺指数”、帮邻居购物……在华老外这样抗“疫”
两个老外,一个在深圳,一个在上海;平日出门戴口罩,出入社区量体温,生活看似平静和相似,但他们却都“闲不住”。。。。。。
76岁的比利时人豪朗·德库帮身体不好的邻居下楼购物并送到门口;美国学者万福麟打趣说要建立“包子铺指数”,反映城市日常生活的恢复水平。
2月6日,德库在深圳一家美式快餐店接受体温检测。受访者供图
“我从来没想过因为疫情离开。”定居上海20年的万福麟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企业项目总监,疫情期间他给国外亲朋好友写信,讲述了他在上海的所见所闻,认为“没必要过于担心”。
在深圳的德库,自愿承担起为身体不好的邻居采购生活物资的任务,他说“能和家人、朋友以及勇敢的中国人民一起抗击疫情,我觉得是一种幸运。”
一讲起中国抗“疫”,两个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民众的自觉自律让人感慨
每天清晨,德库坐在位于深圳罗湖区的自家阳台上,泡一杯清茶,在电脑上查阅着最新疫情信息。自2006年起每年春节,他都会陪妻子回深圳过年,今年因为疫情,他准备留在深圳陪妻子。
2月20日,德库在深圳的家中。受访者供图
德库告诉记者,起初,街道清冷、店铺关闭的景象让喜欢热闹的他有些不太习惯,但同时也让他感慨于民众的自觉自律和卫生意识,“宅在家中,出门戴口罩,就是普通人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进出小区、进入公共场所都要接受体温检测,小区也全面加强了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这让我们更加放心。”
“当下,戴口罩除了防疫作用外,还象征了团结,我当然希望能成为当中的一分子。”美国人万福麟说,他看到,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工作人员定期用消毒剂擦拭电梯和扶手;绝大多数城市公交没有中断,城市还在运转,这些都让人放心。
城市正渐渐重拾“烟火气息”
上海徐汇区的一家包子铺前,等候的队伍渐长。每天,万福麟总会在包子铺前驻足。
“我喜欢每天在街上散步,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拍下慢慢恢复正常生活的上海。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是包子店。从昨天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与几天前相比,排队的队伍变长了,长度基本是工作日中午的正常水平。”
2月19日,上海一家包子铺前,顾客们“全副武装”排队购物。店前排队人数逐步回升。受访者供图
三句话不离经济学本行,他开玩笑地说要建立一个“包子铺指数”,用以“衡量城市恢复其国际化生活速度的指标”。
“一切都在发生着积极变化。”万福麟说,他想在街头见证上海重拾往日的“烟火气息”。
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德库开始承担起为家人和邻居定期去超市采购的任务。“我和妻子为家人和邻居购物,因为邻居的健康状况不佳,外出会冒更大的风险。”
“邻居中还有一对刚从武汉回来的夫妻,因为在隔离期不能出门,他们就把购物清单发给我,再微信转账。后来小区物业派专人及时负责这户人家,就不用我操心了。”德库笑呵呵地说。
这位和蔼可亲的比利时老人表示,他特别想为中国、为武汉做点有意义的事。他想让所有人知道,“正是武汉的付出和努力才让我们更加安宁。”
中国人的团结奉献令人赞叹
“疫情期间的一个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一天晚上(在电视里)看到,武汉的人们打开窗户,高唱着国歌,互相加油鼓劲,高喊着‘武汉加油’。”万福麟在给亲友的信中写道。
谈起疫情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德库说道,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线,同时承担着巨大的感染风险。“我必须要强调,其中有许多女性,她们是真正的勇士!”
2月6日,德库在深圳深南大道旁的邓小平画像前。受访者供图
德库告诉记者,中国医护人员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值得全世界的赞叹和敬佩。
德库坦言,疫情刚暴发时,他和家人还有些担心和焦虑,但很快,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高效措施让他有了十足信心。
足迹遍布中国21个省市的他自认为对“第二故乡”中国非常了解,但这场疫情让他再一次惊叹于中国的组织动员能力,“我和大部分外国人一样,惊讶于中国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就建起两所大医院。”
除了新增病例数逐渐下降,让德库放心的另一点是,超市和市场的货品都没有短缺,“这里的价格依然保持稳定”。
恐慌与歧视是当下最不该有的情绪
疫情暴发后,万福麟给在美国洛杉矶的家人写了两封信,并被媒体报道。两封家书不仅讲述了他在疫情期间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更批评了针对疫情“莫须有”的恐慌和歧视心态。
1月26日,万福麟在出租车上戴着口罩自拍。受访者供图
他在信中写道:“在英语中,我们总说‘遵从内心’,但这恰恰是当下我们最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往往会引起恐惧和愚蠢的仇视情绪。”万福麟告诉记者,“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消灭这种情绪,尽管这需要时间。”
德库对中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充满信心,“中国政府的防控工作非常到位”,中国一定能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