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禁酒令”朝令夕废:防疫初衷挺好但别用力过猛
▲资料图。
据澎湃新闻报道,2月26日,黑龙江巴彦县一份关于暂停销售各种酒类的紧急通知在网络热传。巴彦县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此后证实了文件的真实性,并表示指挥部已将其撤销,“为了控制疫情出台禁酒令,后又考虑到社会舆论,所以将其撤销”。
从当地解释来看,发布“禁酒令”是考虑到聚众饮酒对疫情防控不利。在目前全国疫情警报还没解除的情况下,当地有这种谨慎的态度可以理解。在引发舆论关注后,考虑到措施不符合民意,及时改正,也值得肯定。
但朝令夕废的“禁酒令”,显然是防疫的“错误打开方式”。
表面上看,“禁酒令”出台,的确能够减少市场上各类酒品的流通,进而遏制聚众喝酒。问题是,这并不能必然阻止聚众行为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此举或许用错了力。
从决策逻辑看,“禁酒令”出台的逻辑基点是卖酒容易引发聚众扎堆喝酒,不利防疫,所以禁止。照此逻辑,是不是很多东西都得一律禁止?比如买饭、买菜,都可能引发人群扎堆聚集,是不是也得因此禁止?
退一步讲,民众扎堆聚集喝酒,容易引发病毒传播等,对此有针对性地应对,尚可理解,但如果是健康的一家人,在防疫长时间待在家里的情况下,想喝点小酒解解闷也不可以?
说白了,要防的是“聚众”而非“喝酒”。而一刀切的“禁酒令”,扩大了该禁的行为面,显得有些风声鹤唳。这营造出的过度紧张氛围,本身对防疫未必是好事。
从根本上讲,防疫的直接对象是病毒,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这就需要防疫采取人性化的、灵活的防疫策略,比如强化对民众不扎堆、不聚集等政策和防疫做法宣传,以及持续不断的连续监督检查等。
而“禁酒令”则是期望通过静止的“一刀切”禁商店卖酒,就达到让人们不扎堆聚集喝酒的目的,教条色彩浓厚。这可能损害那些普通民众的权益,尤其是酒水经销商的权益。
目前是疫情防控正吃劲的时候,各方面都不可掉以轻心和松懈,需持续不断发力。但越是这种时候,相关政策越要科学和精准,在严格防疫的同时也尽量不影响群众的生活和市场经营自由等。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及时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管控政策,按照相关防疫要求纷纷复工复产,以及降低疫情应急响应等级等,秉持的无疑就是这样的理念与思维。
好在,当地看到了民意所向和政策不足,很快就取消了“禁酒令”,顺应民意诉求跟法治要求加以调整,也算反应灵敏。但此事对其他许多地方也是提醒:出台防疫政策,都要精准拿捏好防疫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平衡。不要让不当的防疫政策给防疫添乱,消解防疫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