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北京环卫工人:城市清道夫永不“掉线”

日期:02-26
环卫工人疫情新冠肺炎

原标题:疫情中的北京环卫工人:城市清道夫永不“掉线”

新京报讯(记者黄哲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不少行业延长假期,近期逐渐复工复产。作为一个特殊行业,环卫在节假日和疫情期间从未停工,保障城市垃圾及时清运处理。

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北京环卫集团旗下北京机扫公司、固废物流公司马家楼转运站、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了解防疫期间垃圾处理全流程,听环卫工人讲述近期的环卫故事。

疫情中的北京环卫工人:城市清道夫永不“掉线”

环卫工人对垃圾桶进行清洁消毒。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假期“绝缘者”

上午八点,北京机扫公司环路运营中心第三项目部办公室门前,20余名戴着口罩的环卫人员正在开晨会,作业司机王建宇向大家介绍疫情期间个人防护要点。10分钟后,他们各自登上作业车辆,开启一天的道路清扫任务。

北京机扫公司主要负责北京核心道路和重要区域的环卫保障任务,包括长安街、二三环主辅路、四环辅路,天安门、奥林匹克公园等地区的道路清扫等。

王建宇是机扫公司的一名“道路吸扫车”驾驶员,负责清扫主干道上的泥土和灰尘。出发前,他提了一瓶装有84消毒液的喷壶,将轮胎、门把手和驾驶室仔细喷了一遍,随后驾驶着“老伙计”上路了。

道路吸扫车具有自动清扫功能,王建宇按下驾驶室显示屏上的“全湿扫关”按钮,车身两侧的圆形“扫帚”随即转动起来,路面垃圾被吸入底盘上的管道内,路面瞬间恢复干净整洁。

每天上午,他从位于南四环的单位出发,一路经过看丹桥、大红门桥,最后回到公司,全程约20公里,用时2个多小时,下午要再清扫一遍。“别看上下午走的路线都一样,里边也有讲究。”王建宇笑着说,上午清扫时走道路右侧,下午走左侧,这样能吧道路两侧都清扫一次。

环卫工人是与节假日几乎“绝缘”的群体。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全民休假、团聚的节日,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节。

今年是王建宇从事环卫工作的第十年,期间,他只回家乡承德过了一次春节。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王建宇如往常一样在工作中度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春节至今,他几乎没怎么休息,这也是很多环卫工人近期的生活写照。

如今,王建宇养成了每天下班后健身的习惯,他会在公司的宿舍做俯卧撑,或去院里拉单杠,有时也和同事下会儿棋。

“会想家吗?”

“想,不过慢慢就习惯了。干久了,心里对这一行也有了感情。”

疫情中的北京环卫工人:城市清道夫永不“掉线”

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马家楼转运站,职工按照“健康七步洗手法”洗手。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垃圾变成了资源

王建宇驾驶“道路吸扫车”收集的“扫街土”,会运送到位于西南四环的马家楼转运站,倾泻到紧急卸料口后集中装箱,最终送往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

如果说北京机扫公司的环卫人员处于垃圾处理链条的起点,那么马家楼转运站就是中点。

北京固废物流公司马家楼转运站服务范围包括分选和转运东城区、西城区以及部分朝阳区的生活垃圾。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处理尚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运送来的混合生活垃圾。

站长王立山介绍,转运站垃圾分选采用滚筒筛筛选、磁力分选、风力分选为主,人工分拣为辅的4种处理工艺。混合垃圾经过分选后,产生3类物质,包括焚烧料、有机料、可回收物。其中焚烧料送往垃圾焚烧厂焚烧发电,有机料送往堆肥厂,铁和塑料等可回收物运到专门机构处理再利用,每一类垃圾都将被赋予新的价值。

马家楼转运站全年不停工,保障各地运送来的生活垃圾及时分选并压缩转运。疫情期间,为了保护员工安全,转运站大门、每栋楼的入口都布置了体温检测点,站内随处可见防疫标语。转运站给每名员工发放了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食堂和洗手间都配备了洗手液。

疫情中的北京环卫工人:城市清道夫永不“掉线”

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工作人员对卸完垃圾的垃圾运输车进行消毒。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垃圾焚烧厂“全副武装”

作为生活垃圾终点之一的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下称“南宫焚烧厂”),位于大兴区南五环和六环之间,2017年6月投产运行。由北京东西城南部、大兴区运来的生活都在此处理,焚烧后转变为电能。平均每吨垃圾可焚烧产生约400度电能,5吨垃圾产出的电能就能满足一家三口一年的用电需求。

防疫期间,南宫焚烧厂向所有工作人员发放了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所有进入厂区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温检测,运送垃圾的车辆在进出场区前都要进行消毒。

2月25日上午,南宫焚烧厂卸料大厅,驾驶员正操控垃圾运输车,将垃圾倾倒入垃圾储仓。疫情期间,卸料大厅增设了喷雾设备,对倾倒的垃圾喷洒消毒液。上方控制室内,垃圾吊操作员正操控仓内的巨型钢铁抓斗,抓取储仓内的垃圾投入焚烧炉。与此同时,厂区中控室的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屏幕实时监控卸料大厅、焚烧炉等区域的运行状况。

近期,南宫焚烧厂收到的垃圾出现了变化。“这里平时每天处理约1000吨垃圾,春节假期,每天接收的垃圾量减少了10%-20%,2月初垃圾量基本恢复日常水平。”北京南宫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满昌介绍。

由于近期居民小区普遍对生活垃圾喷洒消毒液,加上北京下了两场大雪,垃圾含水率提升,热值下降,南宫焚烧厂在焚烧环节增加了柴油助燃,确保炉温稳定在850℃以上,彻底分解二噁英类物质。

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南宫焚烧厂对于一些小区自发单独收集的废弃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大兴机场运来的垃圾,不再经过常规的3到5天发酵和沥水,直接投入焚烧炉燃烧。春节以来,南宫焚烧厂一共收到25批次专门收运的废弃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疫情中的北京环卫工人:城市清道夫永不“掉线”

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

专门用于存放废弃口罩的垃圾桶。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疫情中的“大考”

春节假期,南宫焚烧厂经历了一次“大考”。

最初,焚烧厂的排班安排和往年一样,春节轮休的工人回家过年,值班人员留守厂区,保障焚烧厂正常运行。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北京收紧了防控政策,工人们顺势调整工作安排。

1月27日,大年初三,南宫焚烧厂接到防疫通知,所有出京人员返京后须先行隔离14天。

焚烧厂在编员工71人,其中运行人员日常分为4个班组。春节假期有两个班组休班,尽管他们提前赶回北京,有人甚至刚回老家就折返,但因为要隔离,值班人员即将出现空缺。

袁满昌感到情势紧急,当天晚上,他召集了厂内十余名员工通知,“我们可能要替隔离的同事继续顶一段时间。”

焚烧厂检修部经理陈伟利是参会者之一,父亲患了哮喘,不久前刚刚出院,他原计划初六结束值班后回天津看望父母。会后,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告知过年不能回家了,让老人保重身体。

“当时有点担心,怕老人会难过,影响身体。”陈伟利说。不过,电话那头父亲很平静,只是告诉他安心工作,家里不用挂念,孩子他们也会照顾好。

从大年三十到二月第一周,陈伟利和其他员工一起,值守到了隔离的同事返工。

“那时疫情形势严峻,人员也少,正是困难时期,很多环卫一线人员都没有休假,身在这一行,就得做好本职工作。我们上不了抗疫前线,能做到的就是让焚烧厂安全运行。”陈伟利说。

新京报记者黄哲程摄影记者吴江

编辑张畅校对柳宝庆

口罩缺口2.7亿、5州可检测病毒,美国疫情防控引忧虑 西部牧业2019年净利下滑377.8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