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新时评:解两难,靠精准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题:解两难,靠精准
中新社记者李晓喻
“治大国如烹小鲜”,对政策力道、分寸、节奏的精准拿捏,是能否在多重目标中达到最佳平衡的关键。大“疫”当前,复工复产,也是同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无论是尽力挽回疫情造成的损失,还是为全年中国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亦或是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都像是声声“喇叭”,催促复工复产快一点,再快一点。
然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据国家卫健委通报,24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仍有508例之多,新增死亡病例达71例。已经治愈的患者重新被检测出核酸阳性、无症状患者等特例不时出现,北京、重庆、广东等地个别企业复工后出现聚集性感染,又像是在对复工复产发出警告:慢一点,且慢一点。
2月24日,山西太原一老字号饭店复工,只限食品打包外带。中新社记者武俊杰摄
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何以解两难,唯“精准”二字。
所谓精准,首先是根据不同地区疫情形势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如此一来,中低风险地区不至于“因噎废食”,高风险地区也不会“功亏一篑”。
目前,云南、贵州、山西、甘肃等地已宣布将疫情一级响应下调至二级甚至三级。这些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疫情已基本平稳,让生产经营活动尽快重回正轨不仅对当地经济有利,对2020年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这一“硬任务”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精准体现在区别对待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环节,突出重点,不“眉毛胡子一把抓”。
通讯、能源、电力、钢铁等国计民生重要行业加快复工,其他行业恢复生产才有基础;对整个行业有重大牵引作用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加快复工,才能带动上下游企业加速运转;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关键环节加快复工,整条产业链才能满盘皆活。
2月23日,在重庆火车北站北广场,来自重庆30个区县的518位农民工,统一乘坐动车专列赴浙江绍兴相关企业返岗复工,这也是重庆发出的首列返岗复工专列。据悉,本次集中返岗复工交通费用全部由浙江省绍兴市出资,农民工不承担任何费用。图为农民工排队进入车站。中新社记者陈超摄
据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已超过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到76%,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运均实现正常运营。这些行业企业稳了,复工大局也就稳了。
精准,还体现在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实行“定点爆破”。
时下不少企业最大痛点,一是资金流特别是现金流岌岌可危,二是人流物流还不畅通,员工不敢回、回不来,货物运不进、发不出。不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不是难以复工,就是复工后无法真正恢复生产。
连日来,官方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已接连施策。释放上万亿元人民币流动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减免征收社保费用,都是在给企业吃“定心丸”。
23日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并提出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可以预期,今后会有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出台,解企业燃眉之急。
解决两难问题向来不易。特别是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统筹做好防疫与经济发展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
中国紧紧抓住“精准”二字,就是抓住了破解目前两难局面的钥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