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最大保障房社区2万人一门进出井然有序!怎么做到的
北京最大的纯保障房社区双合家园昨天正式迎来封闭式管理的第30天,22000名居民已经达成进出只走一个南门的共识。面对疫情防控的重任,如何让一个超大型社区变得固若金汤?双合家园在居民、物业和居委会的三方努力下,走出了一条启动早、管理严、听民意的“硬核”防疫样本。
硬核:保安只认证不徇私
63.9万平方米、7160户、22648人,这是双合家园小区的面积和居住人数,相当于10个中型社区的规模总和。也因此,当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暂时关闭其他三道门后,唯一开放的大门成了人流量集中之地。
昨天下午,当记者到达双合家园南门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番热闹的场面。南门入口,被划分出了五个通道,一进一出的人行通道和车行通道外,还有一个快递通道,快递人员和社区居民在通道两边交接包裹。
不过,热闹之中并不显得混乱,每一个通道前,都站着至少一名保安人员,核查着往来车辆和业主的身份。
“您好,请出示业主证。”手持提示标语的保安拦下了记者。
“我是来采访的,我这有工作证。”记者亮明身份,“假意”想直接进入。
“对不起,我们这只凭业主证出行,访客的话,请您联系相关人员,核实身份后登记进入。”保安人员客气拒绝。
“我们给保安做过特别培训,不核实身份前,谁也不让进。”北京建工物业双合家园项目经理杨林军笑着说,之前区里领导“四不两直”检查来到社区,同样被保安人员拦在门外。
“这是一个超大型社区,没有统一制度难以实现良性管理。”杨林军介绍,只认证不徇私,是疫情发生后项目部给全体保安人员上的第一堂课。
杨林军口中的证,也有讲究。白色和粉色的出入证,可自由进出社区;黄色和蓝色的出入证,需要居家隔离,隔离期满前不允许出社区。“22000多张出入证,我们是挨家挨户发放的。”
特别:应急小队兼职捡纸盒
下午4点,楼管员刘芳骑着她的电动车,来到了1号楼3单元门口。楼门口的1个垃圾桶内,此时正堆放着4、5个包装纸盒。刘芳带上一次性手套,小心地从桶里捡出纸盒,有序地堆放在旁边,以方便保洁员及时清走。“纸盒占空间,堆几个垃圾桶就满了,每天都得转上四五次,及时清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双合家园属于主动出击的社区,早于大年初二上午,社区就启动了封闭式管理。全体居家的“宅生活”,大家都当美食家,使小区内的垃圾量较平时多出3倍。“日常时期,我们小区的日均垃圾量在150桶,最近一个月的日均量达到400桶。”安保副经理张磊介绍,特别是纸盒和泡沫类垃圾,数量多且占空间。
为了解决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的问题,项目部成立了生活垃圾应急小组,20名组员便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就像刘芳一样,每天,应急小组组员都会定期巡视,整理垃圾桶内的纸盒和泡沫,甚至是更换垃圾桶,以保障社区内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经验:共商共治协调达共识
封闭管理30天后,双合家园运行得井然有序。
有居民提出大厅买水不安全,项目部将办事窗口外移,临时增设卖水服务。有居民反映买菜难,在社区居委会的努力下,大年初九,新发地直通车开进社区,让大家伙儿不出家门每天就能买到新鲜蔬菜和水果。复查复工后,有居民反映北门封闭进出地铁不方便,物业及时调整,每天早晨6:30到7:30时,开放北侧的人行门,凭证出门。
“在共商共治下,居民也形成了共识,这让我们觉得没白做。”从大年初二至今,杨林军带着45名管理人员吃住都在项目部,无法起火,所有人已经吃了整整一个月的方便面和速冻饺子。
“遇到特别时刻,要么前行,要么后退。既然选择值守,那就扛着。”他就盼望着冬天赶快过去,春天赶紧到来。等疫情结束,他要给大家伙儿放一天假,在家“葛优瘫”瘫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