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三公”经费继续压缩政府“紧平衡”下过紧日子
注重“开源”,政府资产内部调剂调拨,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原则上两年内不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政府过“紧日子”将成常态。2月21日公开的北京市级部门2020年预算显示,“三公”经费继续压缩,安排7.4亿元,下降6.7%,其中公务接待费仅安排0.3亿元。
财政整体“紧平衡”背景下,政府“紧日子”怎么过?
“三公”经费压减6.7%公务接待仅安排0.3亿元
整体来看,今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进一步压缩。2020年,北京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7.4亿元,下降6.7%,严格控制行政成本。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5亿元;公务接待费0.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5.6亿元(包括购置费1.4亿元、运行维护费4.2亿元)。
例如,北京市民政局202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316.96万元,比2019年减少238.67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安排198.82万元,比2019年减少40.04万元,主要用于社会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方面。公务接待费2020年安排1万元,比2019年减少0.17万元。
除“三公”经费外,市级部门会议费、委托业务费等其他一般性支出,统一按照3%的幅度压减;非重点项目统一按照10%的幅度压减。压减资金优先保障“四个中心”建设、三大攻坚战、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等领域的支出。
“紧日子”背后财政收入“紧平衡”特征凸显
事实上,压减一般性和非重点项目支出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编制预算时的“规定动作”。此前,有专家表示,压减政府支出并非权宜之计,过“紧日子”将成为常态。
这背后是财政整体“紧平衡”的大背景。2019年,我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为全社会减负约2.3万亿元。北京更是在地方权限范围内顶格减免“六税两费”,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800亿元,占全国比重近10%,力度在全国各省市中最大。
减税降费伴随着的是政府财政收入增幅减少。2019年,北京市财政收入5817.1亿元,增长0.5%,同时,支出力度不减,去年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
分析2020年财政收支情况,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认为,北京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紧平衡”特征凸显。
“2020年,北京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利润下降、传统商业换挡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财政收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同时,去年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在今年还会有一定的政策影响期,政策翘尾减收约240亿元,加之2019年组织国企上缴利润和清理历史欠税等一次性增收因素形成收入的高基数,这些都对2020年收入运行形成压力。”韩杰表示。
基于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以收定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编制预算的总基调。
政府过“紧日子”正是优化支出结构的一个关键切面,韩杰表示,北京今年更加突出优化支出结构,有保有压,厉行节约,进一步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保障好重点项目,民生支出,强化成本控制,提升资金效益。
改变预算编制方式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
“紧平衡”下的“紧日子”如何过好?
除压减政府支出,通过减预算“节流”外,预算的编制方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大力推行“零基预算”。
韩杰解释,过去北京按照“基数加增长”的方式编制预算,但在“紧平衡”的背景下开始推行“零基预算”,按照“四保一压一促”(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压一般性支出、促高质量发展)的预算编制原则,将项目按轻重缓急和成熟度进行排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打破原有支出固化格局。
2019年完成的29项绩效成本结果也全部用于2020年预算编制中,在公用事业、转移支付、行政运行等领域推进成本管控,节约财政资金;凡是事前评估不通过的项目不安排预算。
同时,注重“开源”,政府资产内部调剂调拨,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原则上两年内不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盘活存量资产,长期低效运转、闲置以及超标配置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所得收入将纳入预算管理。
政府还要花好钱,发挥资金的放大撬动作用,运用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首都建设,将能由市场实施的项目交由市场去办,使有限的财力聚焦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
此外,在监督环节,北京将建立健全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两重”)决策机制。对人大代表关注的“两重”项目全部由市政府审议确定;对“两重”项目实行清单制管理,强化项目论证和事前评估,开展全过程绩效跟踪,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新京报记者姜慧梓
编辑张畅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