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应当安排基层抗疫工作者适当轮休
最近一段时间,多名基层干部和医护人员因过度劳累而牺牲在战“疫”一线:2月3日,湖南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28岁医生宋英杰,多日连续超负荷工作引发心源性猝死;2月6日,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水利站党支部书记,因劳累过度倒在一线;同日,公安部追授5名抗疫一线民警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他们也是劳累过度牺牲……
生命虽逝,精神永存。这些平凡的战“疫”英雄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的事迹令人动容,将激励更多人勇往直前。但是,他们也为长期过度劳累的一线战“疫”人员敲响了健康警钟。各地要科学用兵,谨防将“防疫战”打成“疲劳战”。
自1月24日全国多地进入一级响应状态,激烈的战“疫”已持续近20日。在这场夜以继日的奋战中,一些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等一线防疫人员,在缺乏足够保障、缺乏足够休息的情况下连轴转,体力、精神都面临极度疲劳甚至是透支。如何科学用兵,既让一线战斗员得到适当休息,又让一线战斗力始终不被消减,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保持旺盛的精力,一直是战斗获胜的关键。《孙子兵法》和游击战十六字方针,都谈到了利用敌人疲惫获取胜利的要诀。此次战“疫”中,一线战斗人员的疲惫,也将给病毒留下可乘之机。一方面,持续高强度的疲劳工作,会造成战斗人员免疫力下降,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另一方面,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也让他们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已经有一些一线人员出现了心理问题。正是这些因素,让一线战“疫”人员成为“易感人群”,也为后续战“疫”埋下了隐患。
当务之急,要尽快对一线战“疫”人员进行适当轮换。日前,一份来自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求助信,反映了很多一线人员的现状和心声:有些医护人员已累计奋战了40多天,大家一直承受着高强度的生理、心理压力,恳请上级领导安排最早上前线的医护人员隔离调整两周,让他们处于身心得到调整后,再以健康的心态和体魄继续投入战“疫”。
进行人员轮换,首先要有科学的制度安排。由于缺乏政策导向,不少地方均不敢对人员进行轮换,几乎都是“全员动员”,生怕背上“重视不够”的名头,结果只能硬撑着;
其次,还需要充足的人员供应。战“疫”绝不仅是基层干部或者医护人员的战斗,要勇于将区域打通、部门打通、人员打通使用。哪里的疫情比较重,哪里是疫情最前线,兵力就重点向哪个方向优先保障。
当前,战“疫”依然胶着,避免“疲劳战”,调整好状态至关重要。在这场人民跟病毒的生死较量中,如果我们能够科学调配,合理用兵,众志成城,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病毒终将不是我们的对手,胜利的春天终将会到来。
(本报评论员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