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织牢社区疫情防控网

日期:02-17
疫情新冠肺炎

原标题:织密织牢社区疫情防控网

2月14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知,明确住宅小区封闭管理的主要措施。这也是防控指挥部对2月10日发布的12号通告作出了更为细化具体的规定。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小区防控好了,全社会防控才有更扎实的基础。眼下,武汉实施最严格源头控制,各个街道社区、居民小区的工作进展如何?记者来到武汉市硚口区、汉阳区等的社区探访。

硬招让老旧小区零感染

2月15日,武汉是雨夹雪天气。在硚口区六角街顺道社区老三栋小区,大门口工作人员手持测温仪,对进入社区的人员逐一检查并测量体温,不符合条件的随即劝退。

顺道社区老三栋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多,主要是退休教师群体。顺道社区党委书记潘丽娟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工作人员实施了“硬核”三招,全小区104户居民,至今未发现一例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

潘丽娟介绍,这“三招”一是及时辟谣、不信谣、不传谣,社区建微信群稳定民心;二是测量体温勤杀菌,正月初一就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三是4天团购一次蔬菜,居民依次下楼错峰领取。

“现在,我们派了2名下沉社区的干部,每天在小区门口值守,除了对进入人员测体温,还要发放宣传资料。”潘丽娟说。

在家“闭关”的时间已经不短,眼瞅不少居民年前储存的食物吃完了,潘丽娟选择了“长江严选”平台,与供货商进行对接。按居民需求,大概4天团购一次。联系好供货商后,她就在小区微信群内发布信息,居民直接在群里报下单数量,每份都有花菜、辣椒等多种蔬菜。到货后,居民依次下楼错峰领取。

逐户摸排力争全覆盖

记者进入武汉市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大门,正巧碰到一位疑似患者——刚从酒店隔离点回到家中的蔡建英。工作人员给她测体温、登记身体情况,并对她全身衣服进行了消毒。

“现在小区封闭式管理后,进出非常严格了。这些措施是大家的保障。”蔡建英说。

发展社区也是一个老旧社区,已有30多年历史,共有2406户、6533人。截至目前,在各级部门的调度安排下,区街干部、司机师傅等力量已到社区报到,宣传排查、病员防控、清洁消杀、路口查守、保障服务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在这里,发热人员实现逐一分诊筛查、重症人员得到及时送医救治,绝大多数社区居民情绪在经历了初期的紧张恐慌,目前恢复了理性谨慎。居民们已能完全理解配合减少出行、强化自防等要求,社区整体防控态势和生活秩序相对平稳。

发展社区党委书记刘德荣说,为了落实小区防控责任,他们在宣传排查、病员防控、清洁消毒、路口查守、保障服务等五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

宣传排查,按照“四尽四应”的要求,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按网格划分,通过抓骨干、走门栋、打电话、上群聊等方式,完成入户宣传排查2406户,凡在本地的家庭基本实现全覆盖。病员防控,截至目前,社区共排查发热人员17人,全部实现“一人一档”,及时关注病情发展。清洁消毒虽然繁琐,但很有必要。为此,这里突出抓好社区办公场所“一天两消”和重要道口门栋、病员家庭周边的“一天一消”。路口查守,结合各方面力量现状,已制定开放小区减口限行、封闭小区定口出行方案。

保障服务,消杀、就餐等前期一些难点堵点,目前都已得到缓解。“这两天,社区已先后接到4批救援物资,支援社区的4台公益服务车也已到位。”刘德荣说。

基层干部扛起责任

做好武汉社区疫情防控、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最基础的工作落在了社区基层干部身上,他们是社区防控的第一道“堡垒”。

网格员陈珺是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龙灯社区团支部书记。疫情发生后,社区防控的任务逐渐加重,她把5岁的女儿和2岁多的儿子交给婆婆,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线。她负责的网格区有400多户居民,每天她都要对居民进行摸排,做好诉求反馈记录,送菜买药,协调安排专用车辆,并对居家隔离病人进行心理辅导等。小区里一对年轻夫妻受她感染,如今也主动加入社区义工队伍。

在武汉,各个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始终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强化封闭管理,协助转运患者,做好群众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正是他们的日夜坚守,才确保了疫情防控的整体安全平稳。

人民日报评论员: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人民日报刊文: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