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们凭什么这么做防控?上海率先出台的这部紧急立法让执法者底气更足、腰杆更硬
摘要:各方纷纷称赞这一地方紧急立法“及时、管用、有效”。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一周前,上海率先出台的一部紧急立法彰显的正是“依法防控”的力量。
2月7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创造性地开展立法工作,审议并全票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这为确保中央和市委关于疫情重大部署落实落地,打好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
一时间,政府部门、园区管理者、社区“小巷总理”们纷纷学习《决定》,根据内容逐条对照,一一排查防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点。回沪人员也自觉遵守规定,认真配合道口检查人员、社区居委干部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各区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也在积极宣传推动《决定》实施。
有了这个《决定》,上海开展防控疫情工作底气更足,执法者腰杆更硬,各方纷纷称赞这一地方紧急立法“及时、管用、有效”。
给行政管理一颗“定心丸”
如何织密防控网络、保障城市有序运行?
《决定》授权市政府可在医疗卫生、防疫管理、隔离观察、道口管理等11个方面,采取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制定政府规章或者发布决定、命令、通告等。
“这好比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说,这不仅明确我们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回答了网友经常问的“你们凭什么这么做”。“我们可以回答,这是凭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决定》表决通过后,市政府等相关方面积极响应。2月8日,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场所体温检测和自觉佩戴口罩的通告》,根据《决定》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任何人进入上海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轨道交通站、医疗卫生机构、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都应当自觉佩戴口罩,配合接受体温检测。”
2月10日,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按照《决定》要求进一步明确落实加强入沪通道管理、全面落实属地防控责任、严格城乡社区管理、加强重点人群管理等方面的疫情防控措施。
2月8日,市高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依法防控疫情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指导意见》。同日,市检察院发布《上海市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检察职责依法保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引》。
与此同时,本市各区以《决定》为依据,依法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从2月9日开始,杨浦、黄浦、徐汇等区相继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各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等部门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决定的各项要求。申通地铁集团陆续在轨交各线路车站实施乘客测温进站。截至2月12日,全路网共计412座车站实施测温进站,路网已完成全覆盖。同时,要求乘客乘坐地铁必须佩戴口罩,对未佩戴口罩的乘客进行劝离。公交行业99个枢纽均已设置乘客体温检测点,涉及公交线路370条。
据统计,有关部门和各行各业已先后出台136项疫情防控针对性标准、规范和指南,涉及33个行业领域。“这些行业规范涵盖市民基本生活、公共事务办理、公共场所设施等各个方面。”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说,各类规范细化到每一个具体岗位、每一个基本单元,做到各类主体防控有据可依、员工自主防控有章可循。
为有序复工提供法制支持
抢在2月9日大规模人流到来之前,人大通过《决定》,这在人大代表看来,是在和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为企业复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支持。
各企业主体严格按照《决定》要求,服从政府统一指挥和管理,主动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2月10日,复工首日,在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轮机厂,乘坐企业班车员工由车上工作人员在上车前一一测温检查;私家车上班员工入厂排队测温登记。在市北高新园区,进入园区的人行通道前,增设鞋底消毒区域、预留缓冲区域,使排队人群拉开间隔。园区规定所有楼宇内复工的企业必须保证:每两个员工的工位之间留3米以上的距离,每层楼面员工数不超过20人。整个园区,光测温点就有139个。
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做足准备。复工前,市应急部门通过向企业和复工人员推送“上海健康云”APP等信息化手段,既能减轻大客流道口核查压力,也能第一时间掌握返沪务工人员健康情况,并及时反馈到用人单位,及时告知用人单位提前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市经信委印发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提出17条有针对性的举措,帮助企业做到防控、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做好复工防控保障的同时,也要为企业减少“后顾之忧”。2月8日,市政府发布了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做好援企稳岗工作等6个方面,出台28项措施,打出扶持企业的“组合拳”,可为全市企业减负担、降成本300亿元以上。为有序引导企业复工复产,上海要求各区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增强企业信心和预期。
《决定》也为依法解决企业间可能产生的经济纠纷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一些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合同逾期、房租订单处理等法律纠纷,尤其是旅游业,大量退单需要处理。虽然《合同法》和《民法总则》都有不可抗力的相关规定,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企业都需要有更具体的一个法律依据。“这个决定不仅支持政府在防控中的紧急作为,对经济如何有序复苏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市律师协会会展与旅游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仲剑峰说。
社区主阵地工作好做多了
社区是抗击疫情的主阵地。按照《决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发挥群防群治力量,组织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辖区管理,采取针对性防控举措,切实做好辖区内防控工作。
“《决定》为动员全社会群防群治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市人大代表顾云豪说,面对量大面广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善于打好组合拳,既要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做到精准科学、规范有序,又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做到依法依规,正确用好这一法律武器。
这一法律支撑也充分激发起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首创精神”。
在金山区,“将士”们将防疫工作重心越降越低,把“管理单元”越划越细,把防控“阵型”越收越紧,依靠社区民警、网格员、楼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以及志愿者等一线力量,对小区口、楼道口、家门口三道防线严防死守,把管理单元缩小到了一栋楼、一条埭、一家厂。
在松江亭林镇,2600多名村长、组长、埭长以上下联动、属地防控的方式形成了强大的基层一线战斗力。压低工作重心、划分小网格甚至是“微网格”,把村里“生面孔”变成“熟面孔”。
在虹口欧阳路街道蒋家桥居民区,社区干部用七色旗标出1700户居民:湖北来沪是最醒目的红色,其他7个重点地区来沪的是橙色,其他省市的是黄色,没出上海的是绿色,蓝色是还没回来的,联系不上的是灰色,黑色是房子空关的住户。
在浦东新区德馨居民区,工作人员根据排摸表数据,将住户也分成“未出上海”“居家隔离”等7类,分类管理,对重点合租房实行“一户一策”,打有充分准备之仗。
“一线居委干部连续作战,我们要给他们多一些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激励,为他们做实具体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市人大代表朱思欢说。虹口区人大代表章雷等提出,要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作用。目前社区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的作用,接下来要进一步督促物业、业委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场疫情阻击战,需要每一个人参与。《决定》也对个人要履行的义务作出规定,比如进入公共场所应当要自觉地佩戴口罩,个人也要按照规定如实申报相关的信息,配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测量体温等。华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潘志歌说,在搜集居民的相关疫情防控信息时,有少数居民不愿如实告知。“之前我们只能苦口婆心,现在有了这个《决定》,工作就好做多了。”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