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期间,百岁老人生日宴被取消,“封”后的养老院为老人做了这些事
摘要:疫情发生后,上海民政部门针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多次发出疫情警示和工作规范,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一律暂停家属探望,实行封闭式管理。
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弱,老年群体一直是“新冠肺炎”的易感高危人群。疫情发生后,上海民政部门针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多次发出疫情警示和工作规范,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一律暂停家属探望,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院期间,养老服务质量如何保障?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多家养老机构。
护理员照料老人
日常照料未受影响
建院31年的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住养老人平均年龄88.6岁,以高龄失智失能老人为主。从1月27起,院方实行封闭管理,暂停了家属探望。
同大部分养老院一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日常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护、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封院以后,我们取消了聚集性的康复娱乐活动,但日常的照料,在疫情期间完全没受到影响。拿吃饭来说,有些老人需要依靠鼻饲管饮食,有的要粉碎喂食,这些都是有专人负责的。”乔毅皓说。
疫情期间,福利院的饭菜供应未受影响,早餐7天不重样,春节期间还有加菜。“无论是全流、半流,还是普食都能提供,基本可以满足所有老人需求,老人如果想吃小锅菜也都能预定。”乔毅皓说。
物资方面也有保障。位于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的天宝养老院1月26日起正式封院,但早在疫情爆发前的1月16日,天宝养老院就已启动预案,提前采购了口罩、体温计、消毒片等物资。“我们至少准备了一个半月的量,可以说提前量打得很足。”天宝养老院院长陈燕说。
院内看病打消家属顾虑
乔毅皓告诉记者,封院期间,养老院的内设医疗机构可以为老人提供基础性的诊疗和保健服务。“常规的小毛小病,如果经医生判断不需要送到外院,就可以在院内的卫生所处理。”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卫生所提供输液服务,包括每年两次预防性输液,以及有针对性的治疗性输液。“因为都是高龄老人,去医院很不方便,也有风险,所以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属的顾虑,很受家属们的欢迎。”乔毅皓说。
在天宝养老院内,设置有全科医务室,负责每天为老人测体温等工作。养老院和外部医院合作,每周一和周四由医院派人上门服务,为老人查房、配药。“这样一来,普通的药就可以在养老院内配,不必再跑医院。”陈燕说。
疫情期间,养老机构的人员普遍紧张。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目前在岗护理员170多名,她们负责照料694位住养老人,卫生所有6名医生,14名护士。“有些还没返沪的员工我们要求暂时不回来,所以在岗的人基本上都是连轴转,没有休息过。”乔毅皓说。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还要求家在上海本地的护理员以及中层骨干,在上班这几天住在院内,以减少通勤路上的交叉感染风险。
“一人一案”心理疏导
记者了解到,封院以后,由于老人无法和家属见面,心里易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对于这部分思维清晰的老人来说,他们对心理护理的需求更大。
对此,天宝养老院运用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畅通老人与家属之间的联系,及时缓解焦虑不安的情绪。“我们还建立了一人一案制度,对老人的心理疏导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工作日志,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陈燕说。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则出台了疫情期间的心理关怀指南,进一步细化操作。比如面对情绪激动的老人,护理员可以通过认同感受、肢体抚慰、多鼓励、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手段传达积极的情绪。
封院不封人心。疫情期间,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内有一位百岁老人过生日,家属本已为其策划了隆重的生日宴,由于疫情,不得不取消。“我们让食堂做了长寿面,由护理员们陪老人过了一个简单又开心的生日,特殊时期,这份简单就成了一种保护,家属也很理解配合。”乔毅皓说。
为了让老人消除对新冠肺炎的恐惧,院方还请来医生做专业宣讲。“有时候老人只信医生,疫情期间,院内医生一半以上的工作都是心理慰藉,通过专业的解释,传递利好消息,让老人定心。”乔毅皓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