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能造车也能产口罩,车企抗疫发挥“大工业”优势
行业人士表示,汽车企业在特殊时期的高效转型,再次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行业担当和家国情怀,是产业作为“大工业”优势的缩影。
口罩买不到了。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疫情防控物资仍处于紧缺状态,尤其是口罩。发改委初步统计,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日产量为1480万只,产能利用率67%。其中,N95口罩11.6万只,其他医用口罩998万只。虽然产量在不断攀升,但恢复至2000万只的最大产能仍需时间。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2月9日,随着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生产的第一批口罩顺利下线,在每一只包装盒上面都写着这样一句话。“从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线,我们仅用时3天,再次刷新了‘五菱速度’。”第一家提出调动供应商资源生产口罩的上汽通用五菱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
车企宣布:自己生产口罩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在加强防控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多种措施,全社会也都在各尽所能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车企们纷纷挺身而出,宣布开始跨界生产口罩。
1月31日,上汽通用五菱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公司紧急从印尼、印度采购运返2万只医用防护口罩用于支持防控一线。但是,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包括印尼在内的许多国家将口罩列为战略储备物资,无法持续从国外购买运回国内,这也让他们萌生了“自己生产口罩”的想法。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发布消息,将联合上游供应商广西德福特集团,通过改造生产线的方式来生产口罩。2月9日,第一批口罩顺利下线。
“为了能落实口罩生产问题,广汽集团的领导层已经到东莞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进行调研,研究新建口罩生产线的技术可行性。”广汽集团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为尽快实现口罩的生产,身为国企的广汽集团充分整合和调动资源,寻求多个途径,加紧自制设备的同时,也派出技术力量支援广州的口罩生产厂。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广汽集团计划自制设备30至50台,这些设备中一部分用于广汽自己生产,部分将提供给广州市的其他国企进行口罩生产。经多方努力,2月11日,广汽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
与上汽通用五菱紧急“转产”的方式不同,比亚迪则通过对新增经营范围进行变更的方式加入了此次转型。2月7日,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经营范围变更,将医疗器械、工业防护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纳入到企业新的经营范围之中。根据比亚迪方面介绍,口罩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产能2月底可达每天500万只,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行业“大工业”优势尽显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产业。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汽车可以涉及100多个工业部门,对工业的影响率高达20%。
此次车企能够顺利加入到“自产口罩”的行列中,就是得益于从原材料、生产技术到生产场地的储备。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特殊时期车企勇于担当这份社会责任,非常可敬。他认为,广汽集团、比亚迪等这样的大企业集团对环境变化比较敏锐,因此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全国各地市面上的口罩都供不应求,他们就率先行动起来去做贡献。当然,我国大型车企与其他企业相比,更有能力,也有更多的资源来生产口罩。比如生产口罩的原材料主要是聚丙烯,而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部分产品中,正是采用了可用于医用用品的高规格材料聚丙烯来生产隔音棉;比亚迪电子不仅拥有自有厂房和医疗器械体系认证,而且还长期代理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同时,车企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自身对口罩的需求量也很大。乘联会对车企的做法非常支持,同时也呼呼有能力的车企来学习借鉴,为防控疫情贡献各自的一份力量。
而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口罩生产的安排会不会影响到自身车辆的生产?广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方面均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并不会”。口罩生产线和汽车生产线完全不是一回事。目前,此项工作将交由广汽集团零部件事业本部负责推进,不会影响整车制造的主业,广汽集团方面对新京报记者称。
车企们改造生产线迅速生产口罩,既能解决内部需求,同时也是为社会做贡献。事实上,汽车本身就是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从产品要求来看,将所有科技的运用集成在一辆车里,在保证安全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性能要求、舒适度要求等等。此外,一辆汽车的设计所用到的几乎是理工类知识的一个集合。并且,车企们都有着丰富的产品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经验,其中一部分就是对于设备供应商的管控。
新京报记者刘阳实习生汪林封面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李文娣校对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