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艺术创作不能一味拼数量,更需要精品佳作

日期:02-14

原标题:抗“疫”艺术创作不能一味拼数量,更需要精品佳作

目前,全国上下几乎各个地区的书画团体,以及众多媒体机构等都在不断征集、发布有关抗“疫”方面的艺术作品,一时间可谓“井喷式”涌现。

但需要清楚,不是说作品数量多就代表大家真的都在积极、用心,相反也更容易滋生虚假泡沫。这个时候,其实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也更需要。须知一件精品抵得过千万件低档平庸、垃圾恶俗之作,也更能彰显艺术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倘若真的想为抗“疫”做出点切实有用的贡献,在创作上千万不能敷衍了事、一味拼数量,更要具有精品意识,更要注重内涵质量,而质量也绝非单纯靠数量的叠加累计来实现。

抗“疫”艺术创作不能一味拼数量,更需要精品佳作

不尽如人意的剪纸作品。

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到其中滥竽充数、追风凑热闹、借机献媚炒作的一类,据悉此类人数占比还不少。这一点从目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所发布的大量作品都能明显看出,随意应付、平淡无奇、浅薄低俗、粗制滥造等的作品实在太多。

实事求是地讲,如果真有那份诚心,创作出来的作品完全不是当前这番景象,不管在题材上,还是形式上,都不应该出现诸如严重撞车、扎堆,思想肤浅,甚至歪曲、表现平庸,甚至恶俗等的创作问题,以及一窝蜂地抄写标语口号、“抄袭”摄影照片等行为。

在笔者看来,如此严肃的当前,书画家们至少要拿出像对待“国展”那样的态度和劲头来对待此次抗“疫”主题创作。也许有人会说时间紧迫,来不及好好打磨。其实这不过是借口罢了。首先没人逼使你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是自己为了应景,急于表现罢了。作为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团体或组织,也理应清楚,艺术创作不应该赶工,不应该应付凑数,更不应该将其当作“政绩工程”刻意表演给上级部门和领导看,尤其大疫当前,来不得半点装模作样、虚情假意,而是更需要沉静下来认真思考、精心创作,拿出真正的精品佳作面世。唯有如此,创作才有意义,作品才会真正起到鼓舞人心、震撼心灵等的目的,否则随意应酬之作,不但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还会帮倒忙,不仅浪费了笔墨纸砚,而且很有可能一转眼就变成艺术垃圾。如此一来,的确是对奋斗在一线工作人员的不尊重,也是对艺术本身的轻慢和亵渎。

抗“疫”艺术创作不能一味拼数量,更需要精品佳作

参差不齐的钟南山肖像。

虽然面对疫情,怀有爱心和创作热情的确是好事,值得肯定,但同时也要有自知之明,要清楚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能力。换句话说,想在文艺方面为抗“疫”出把力、做贡献是有专业门槛的,不是任谁随便写幅字、画幅画就能当作是对抗“疫”的出力和贡献,远没那么简单轻易,务必要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性。

须知只有艺术水准高的作品才真正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而那些平庸低劣的作品即便创作的再多,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尤其通过媒体大量发布出来后,只会占用公共资源,添乱公共信息,也只会拉低大众审美,误导大众认知,影响很不好。

这一点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还完全不一样,属于两码事。艺术创作千万不能跟风,也不能用类似的方式去体现。比如你明明创作水平很低,只是业余或票友水平,画人物连最起码的造型、墨色等都把握不准,线条也是软弱无力、拖泥带水,却依旧逞强创作,愣是把钟南山院士或其他医务人员原本良好的形象给活脱脱地丑化了,把他们那股奋战在一线的精神气象给硬生生地画没了,却还偏要通过媒体将其刊发出来,作品的“正能量”又体现在哪里?

因此一定要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在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就不要逞强表现,否则便是添乱,就有表演炒作之嫌。这个时候真不如无论多少直接捐款捐物来得真诚且实在。此言绝非有意打击大家的抗“疫”热情,而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考虑,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负责,当然你也可以写、可以画,孤芳自赏、自娱自乐完全没问题,但一旦要发表就必须慎重,以免贻笑大方,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另外对于评论家,尤其是批评家来讲,面对不良风气和低劣作品,务必要敢于纠正,敢于批评,不要总拿“目前还不是时候”“要以鼓励为主”等作为说辞,选择视而不见,或者无动于衷、回避纵容,甚至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要知道,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纠正所出现的弊病问题,及时指明创作的正确方向,也是希望更好更多的作品能够真正诞生。所以尤其在当前特殊时期,面对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等,特别是面对脸皮厚、恶意为之的一类人,就要积极地、大胆地予以批评,甚至说不怕批评过了头,就怕批评不到位,就怕遮遮掩掩、温温吞吞、隔靴搔痒,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和效果。

当然笔者也注意到,即便再严厉的批评,但凡有良知的专业评论家也都会基于客观事实理性发出,而绝不会胡说八道。所以不应该动辄就给扣上所谓情绪化批评,乃至恶意抹黑的帽子,否则将是对真正批评的扼杀与戕害。

□王进玉(艺术评论家)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校对王心

武汉康复者血浆捐献点迎首位献血者 锡安得分连创新高,前10场数据比肩乔丹奥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