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院缺氧:用量超往常10倍 不停工生产难补缺

日期:02-14
钢瓶气瓶武汉湖北

原标题:武汉医院缺氧背后:用量超往常10倍,不停工生产难补缺

2月7日,湖北省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第17次新闻发布会上,武汉肺科医院院长彭鹏表示,目前医院的用氧量达到日常用量峰值10倍以上,氧气的供应已经无法继续增加。

武汉市多家收治医院都表示面临“缺氧”困境,氧气最紧张的时候,只能优先保障重症监护室的重症病人。

在武汉,很多患者在多家医院之间辗转吸氧。武大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解释称,对于重症患者,氧气是其他治疗手段的前提,“没有氧气,就没有存活的机会”。

为了保障医用氧气的供应,武汉的主要医用氧供应商都开始不停工生产。一名供应商称,现在的生产量是之前的4到5倍,但还是不够用。据他估计,仅氧气钢瓶,武汉的缺口还有四五千个。

2月7日,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一位患者正从空氧气瓶前走过。

2月7日,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一位患者正从空氧气瓶前走过。

医院:“用氧量是以往峰值的10倍以上”

武汉市武昌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500多人,仅次于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国付介绍,医院缺氧的问题最早出现在1月23日前后。

那个时候,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患者已有500例左右,占湖北省累计病例90%。

“我们是一家综合医院,平时只是呼吸科用氧比较多,转成定点收治医院后,大部分病人都要吸氧,病情危重的还要持续高流量吸氧,消耗很大。”黄国付举例称,就拿存储液氧的杜瓦罐来说,以前每个杜瓦罐(存储液态氧)可以用5到6个小时,现在一瓶只能用1至1.5个小时。用氧规模也从每天8至10个杜瓦罐,一直增加到20到30个杜瓦罐,另外还要再加40个氧气瓶。

在武昌医院西区,由于患者用氧量大,每隔1.5小时就要更换一个杜瓦罐,每隔3小时要给汽化器除冰, 2名值班人员24小时工作,才能保证供氧不出问题。

而在条件落后的东区,只能靠气瓶供氧。黄国付透露,该区肾内科的护士们不仅要管理70多名发热患者,还要接治肾透析患者。一名重症感染者每隔1小时就要更换一瓶氧气,而在隔离病房内,更换氧气这样繁重的体力活,只能靠值班护士去完成,有的护士们来回奔走于病房内,鞋套都磨破了。

为了解决氧气的问题,武昌医院抢购了两台制氧机,可以供70至80个病人吸氧。另外,医院改造氧气库,把氧气汽化阀门从8个增加到18个。“2月11日投入使用后可以同时灌装18个气瓶。这些办法只是缓解的手段,还不能说很充足。因为缺氧是武汉医院的普遍现象。”

武汉同济医院的情况同样不乐观。该院设备科副科长介绍,为了增加运输效率,他们把每次只能搬一瓶的推车绑成两个,氧气用量也从30瓶增加到70瓶,但还是不太够用。

另一位设备科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用氧气的缺口是每天100个钢瓶。“每家医院的用气量都很大,整个武汉都挺缺的。同济医院的重症病人比较多,因此这个情况比其他医院要严重一些。”

湖北省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第17次新闻发布会上,武汉肺科医院院长彭鹏指出,氧气的缺乏也会导致呼吸机使用效率不高。“呼吸机需要氧气驱动,氧气不能增加,我们就不能投入更多的呼吸机来救治危重病人,这个问题在各个医院都有普遍性。”

武汉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林阳介绍,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病人是需要吸氧的,部分呼吸困难的轻症患者也离不开氧气,在协和医院,需要吸氧的群体占整个病患群体的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的用氧量至少是以前峰值的10倍以上。”林阳说。

2月8日,武汉普爱医院,一位没有床位的确诊患者正在吸氧,床下是氧气袋。

2月8日,武汉普爱医院,一位没有床位的确诊患者正在吸氧,床下是氧气袋。

患者:感染后辗转多家医院吸氧

林阳告诉记者,很多医院临时调整了治疗方式,但氧量还是不够用。“那只能把轻症的氧疗量调小一点,多匀一些给重症的病人,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的选择”。

武汉市民曹焕萍感染新冠肺炎已经半个多月了,现在连下床都很吃力。因为等不到床位,她不得不每天坐在儿子的电动车后座上去医院输液吸氧。

早些时候,69岁的曹焕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由于上了年纪,或是本身就有哮喘病的缘故,她的病情发展很快。

1月24日,她出现了发热症状,三天后就开始持续高烧无法进食,神志也开始模糊。2月6日,曹焕萍的核酸检测有了结果,“阳性”,那个时候,她“连呼吸都很困难了”。

“之前是输液的时候才吸氧,现在几乎离不开氧气了。”儿子陈华然说。确诊后,吸氧成了必需的治疗手段,在武汉第十一医院,她吸的是瓶装氧气,每用完一瓶,护士就会将瓶子搬到门口。这块区域堆满了氧气瓶,一侧贴着“空”,另一侧写着“满”。

“‘满’的那边一运来就被分完了。”武汉第十一医院的氧气开始短缺,曹焕萍只好换到离家十多公里外的武昌医院就诊。

“这里床位也不够,但家里又没有氧气,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们就在大厅呆着,靠氧气袋过了一晚上。”儿子陈华然觉得,半个多月以来,母亲就像个“流浪者”,在各家医院寻氧。

感染者徐国良也有类似经历。他原本在武汉普爱医院输液治疗,但吸氧的人太多,排队要很久,他又辗转到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就医,“2月7日,我到同济医院一边输液一边吸氧,足足过了7个小时我的身体才稍稍缓解下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向记者解释称,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氧气是一切治疗手段的前提,“没有氧气,就没有存活的机会”。随着确诊患者的增多,收治医院的氧气供应自然要面临考验。

生产:企业24小时不停工为医院供氧

这个考验,同样落到了武汉医用氧供应商的头上。

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是武汉医用氧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负责人吴超称,1月下旬,武汉医院的氧气供应就开始吃紧,供氧企业24小时不停工开足马力生产。

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国企,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吴超和他的工人们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了。有两个天门市的工人,在封城之前回老家过春节,刚回去没几天,就被吴超紧急召回。

“以前高峰期每天也就生产150瓶,现在需要生产600瓶至800瓶,增加了4至5倍”。每天,吴超都会接到不同的医院打来的用氧电话。在调配氧量的同时,他还要盯着生产、运输、消毒等各种环节。

据吴超介绍,武汉一共有4家生产医用氧气的企业。其中武钢有限气体公司主要提供液态氧,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武汉华尔文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和远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将武钢液态氧汽化之后再次分装,生产瓶装氧气罐。

“从总体产量上来说,武钢占50%,我们占30%,其他两家在20%左右。现在大家都在开足马力、超负荷生产,无论哪一家瘫痪了,都是万分危急的事。”

一切都在加速。

“我跟工人说,这个时候谁都不能掉链子,大家需要齐心协力渡过这次难关。”吴超说。正常半个小时才能装满一瓶的氧气,现在30个气瓶同时灌装,平均每瓶只要一分钟。以前向医院运气瓶往返得3个小时车程,现在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

据吴超介绍,以往大医院都是以中心供氧为主,瓶装氧气为辅。现在中心供养不够用,新建中心供养系统需要大量物资,时间上也来不及。所以在很多定点医院,较为原始的瓶装氧反而成了主力军。他的公司现在的生产量是之前的4至5倍,但还是不够用。据他估计,仅氧气钢瓶,武汉的缺口还有四五千个。

武汉市政府也曾尝试为医院的缺氧问题提供解决之道。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从1月28日开始,武汉市政府多次请求中国宝武武钢集团协助,先后完成了金银潭医院医用氧气改扩建,火神山医院第一批病人氧气供应管道安装等项目。

2月2日凌晨,由中国宝武武汉总部负责的金银潭医院医用氧气改造工程顺利完工,火神山医院第一批病人氧气供应管道安装任务圆满完成。当天,在武汉市政府的协调下,武汉市第三医院、第五医院、第七医院等五家医院也提出需求,希望武钢集团协助紧急进行供氧统改造。

2月8日,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卸下刚从医院拉回来的氧气瓶。

2月8日,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卸下刚从医院拉回来的氧气瓶。

供应:钢瓶运输难周转医院派车现场“充氧”

吴超的公司主要向武汉第七医院、武昌医院、同济医院等7家定点医院提供医用氧气。他告诉记者,除了产量供不上,氧气瓶的周转和运输都遇到了困境。

2月7日,公司从山东采购到的521个氧气瓶送到后,当晚就被几家医院“瓜分”了。“我们一共有4000多个氧气瓶,现在全在外头,还是周转不过来。”

吴超说,平时医院有10个病人需要吸氧,公司直接送50瓶过去,用完了再去拉回来。但现在送100个过去都不够,其他医院也等着用。这次采购的521个氧气瓶,也只能解一时之急。

武钢气体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部分医院出现缺氧,主要是医院供应保障没法跟上。有的医院建有液氧储罐的集中供气系统,但管道流量不够;有的医院直接采购钢瓶氧气送到病床前,由于钢瓶用完后需要经过消毒,影响周转效率。公司前期新增1500个钢瓶,但仍无法满足需求。目前,武钢气体有限公司已在帮部分医院开展氧气供应扩容改造。

气瓶周转的问题还没解决,运力问题又来了。

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一共有7辆符合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货车,为了应急,普通的金杯车也用上了,但还是远远不够。

最近一段时间,吴超甚至多次遇到医院派车送瓶子的情况。医院等不及,直接派车把空瓶拉来,现场灌装之后再拉走。“按规定,氧气瓶只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车辆才能运,但现在只要他们能拉来,我们就给灌,救命要紧。”

武昌医院的医用氧气主要供应商为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因为运力紧张,有时医院氧气用完,但供应商派不出车去拉空瓶。

吴超回忆,1月下旬,这家医院的后勤保障部拖着两车40多瓶空氧气瓶直接到公司充气,直到晚上7点多钟才回到医院,医院领导们还跑出去亲自帮忙卸货。

按规定,吴超公司的运输车不能走高架,速度也不能超过60码,而且早晚高峰禁行。吴超自嘲道,公司的车现在走的都是“非法路线”。他曾就这个问题向武汉防疫指挥部反映,得到的答复是“先送气”。

如果按老规矩来,公司顶多能送四五家医院,现在得送八九家,运力已经饱和了,医院也很难弄到车。他希望能征集一些社会车辆帮忙运送气瓶。

“这个病得靠吸氧跟病魔抢时间,一瓶氧气可以救很多人。”跟医用氧打了20多年交道的吴超说。

(文中曹焕萍、陈华然、林阳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王飞翔编辑李明

王清宪主持召开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发展专题会议时强调 全力打造5G高新视频产业高地 市政协调研社区疫情防控 和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