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名急诊人的40个日夜

日期:02-12
发热门诊

原标题:200名急诊人的40个日夜

作者白剑峰马遥遥李蓓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有一群人冲在最前面,扮演着侦查兵、扫雷兵、排头兵等角色,他们就是急诊科医生。

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急诊科主任艾芬带领200多人的团队,连续奋战40余天,日夜坚守在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抢救室,用信心、耐心和爱心护佑患者。

▲工作中的医护人员

▲工作中的医护人员

守住抗“疫”最前哨

如果说急诊科是抗疫的前沿阵地,发热门诊就是前哨关卡。

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刘天城记不得值了多少个这样的班了。这位1993年出生的医生,始终默默坚守着岗位。他说:“对于急诊科而言,24小时待命是工作常态。”

每天,他都穿上防护衣,戴上护目镜和面罩,在发热门诊接诊一个又一个病人。患者经常把脸凑过来讲诉病情,虽然传染风险很大,但他理解患者急切的心情。为了能让患者听得清楚,刘天城也会主动凑过去,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事项。由于护目镜一直处于密封状态,经常会蒙上一层雾气。为了看清电脑,刘天城常常把眼睛贴近屏幕。“这段时间很多同事的视力都下降了不少,看东西有点吃力。”刘天城说。由于穿脱防护服很不方便,他和同事们都不敢喝水,常常大半天忍着不上厕所。有一次,他硬是憋了4个小时的尿。

在发热门诊,护士主要负责分诊、量体温、询问患者基本情况、指导就诊、打针和核酸检测采样等工作。他们也是“全副武装”,浑身被厚重的防护装备包裹着。

▲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

“护目镜上雾气太重,给我们打针带来不少麻烦。我和几个年资高、经验丰富的同事在输液室,凭借经验触摸患者的皮肤找到血管,但进针的时候还是要贴近患者,有时候我们的脸离患者只有十几厘米。”急诊科护士长刘迪介绍,“核酸检测采样的风险可以说最大,因为采样时患者的口要张到最大,但我们都没有退缩。快一点为患者采样做检测,就能快一点明确诊断,让患者接受下一步治疗。”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被指定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前,急诊科除了接诊发热病人,还要收治抢救日常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科医生彭欢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虽然他顾不上照顾孩子,但对病人却不离不弃。在这次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彭欢始终冲在前面,细心接诊每一位发热病人。每当救护车停在门口,他都第一个冲进抢救室积极救治病人。

“女超人”心细如丝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的留观病房,是此次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专用病房,主要由丰莉娟和赵敏两名党员负责。丰莉娟的公公婆婆也都感染了新冠肺炎,赵敏因为患有高血压每天在吃降压药,但两位“急诊女超人”始终站在第一线。他们每天查两次房,详细了解留观病人的情况。“一个病人都不能落下,每个细节都要掌握清楚,一次查房下来差不多要花4个小时。”丰莉娟说。

留观病房里的患者主要进行抗病毒、退热、提高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一些有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需要进行经鼻高流量吸氧。每天,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工作12个小时,只有中午吃午饭时才能脱下防护服喘口气。

1月中旬,52岁的陈先生来到急诊科看病,当时他在发烧,体温最高时达40℃,还有呼吸困难,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其肺部有大面积感染,诊断为病毒性肺炎。陈先生在留观病房住院期间,丰莉娟对他进行了对症支持治疗和经鼻高流量吸氧。丰莉娟每天都要察看陈先生的病情发展,一天监测4至5次生命体征。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十多天后陈先生康复出院。

▲病人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合影

▲病人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合影

62岁的赵阿姨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来到后湖院区发热门诊看病。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肺部有大面积感染,诊断为病毒性肺炎。随后,赵阿姨被收治到留观病房。前来查看病情的急诊科主任艾芬,发现在一旁照顾赵阿姨的家属没有戴口罩,询问后得知是赵阿姨的丈夫,由于出门太急,忘记戴口罩。艾芬就把自己省出来的口罩递给赵阿姨的丈夫,并叮嘱他做好防护保重身体。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艾芬查房时看到赵阿姨的血氧饱和度升到了99%,非常欣慰。“艾主任只要在病房看到家属没有戴口罩,就把自己的一次性口罩送给他们,这让病人们很感动。”赵阿姨的丈夫说。

“战疫”课堂能量大

“发热门诊的患者每天都很多,我们看到许多排队候诊的患者和家属十分焦急,精神压力巨大。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除恐惧,营造良好的就医秩序,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急诊科护士长刘迪说。

在刘迪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自2月3日起,他们在发热门诊候诊区开辟了“战疫”课堂,主讲人由医院“我为家人学急救”志愿服务队成员组成,科普宣教员都是一线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向候诊区患者科普宣教

▲医护人员向候诊区患者科普宣教

“口罩戴一个就能防护,一定要和面部贴紧,否则门不关严,再厚的门都不防盗;居家隔离门要小、风要大、单人床、双开窗……” 2月5日中午1点30分,一堂特别的“公开课”吸引发热门诊候诊区患者驻足。急诊科护士李杨宇婧穿着防护服,手持扩音喇叭高声喊话,对着电子屏上的幻灯片逐条讲解,一旁的同事配合动作示范,40分钟的科普宣教,干货满满,涉及病毒传播、口罩使用、洗手方法、公共场所个人防护、居家医学观察、心理护理等20多个“防疫”知识点。讲课结束后,还有自由提问环节,围观的患者及家属争相发问:“家里怎么消毒”“小孩子怎么戴口罩”“家里有轻症病人,怎么照顾”……李杨宇婧一边讲课,一边不停地在人群中“挑刺”,发现口罩戴歪的,立即指出纠正,重点“教育”一番。

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29岁的李杨宇婧先后转战隔离病房、发热门诊两个阵地,从事重症病人护理、咽拭子采样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高风险工作。工作之余,她又自告奋勇当起了“宣教员”,利用轮休时间向门诊患者科普防疫知识。“疫情当前,防病与治病一样重要,一些患者家属不重视个人防护,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有责任做好宣教,减少一个病患,就是造福一个家庭。”李杨宇婧说。

护士长刘迪介绍,大家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接力做科普,扩音器、喇叭都是同事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除了“战疫”课堂,他们在给患者测量体温、打针的时候,都会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抚,消除他们的恐惧。

有一线希望,就决不言弃!这是急诊科团队的铿锵誓言。艾芬说:“大家拧成一股绳,一定能迎来抗击疫情最后的胜利!”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贵州医科大学纪委:立足职能职责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广西新增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222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