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疫观|除了人力“肉搏”,基层防控,怎么与病毒“智斗”?
摘要:现代化治理结构下,“人海战术”还是应急响应的唯一办法吗?
疫情突如其来,用于应对它的所有治理方式几乎都是“非常态的”——“非常态的”机制、“非常态的”点子、“非常态的”工作强度……这些日子,社区干部们做了许多破天荒的事。
就好比排摸走访,放在过去,哪里需要一个居委会工作人员两天内敲遍几千户家庭的防盗门?可当前状态下,即便不是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要求,仅为了守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给属地居民一个安心,也必须要这样做。
排摸的过程,也是人力不断动员的过程。一个社区如有8个干部,巡查3000户,平均一人就得跑300多户,根本应付不来。于是,楼组长、居民志愿者加入其中“打辅助”,帮忙提供些线索和信息。再往后,防疫任务量不断增加,社区不得不向上求援,希望增派人手。
还别说,“人海战术”起效尤快。特别是上海各区、街镇大规模向基层增派人手的那些天,正赶上启动社区口罩登记预约的关键节点。民兵、志愿者、民警、保安、街镇干部、村居干部全员出动,在存量防疫工作基础上,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增量工作。看起来,世上无难事,只要有人手。
不过,一些基层干部已经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现代化治理结构下,“人海战术”还是应急响应的唯一办法吗?
在口罩预约的第二天、第三天,很多社区拿出了线上登记的措施,如编写小程序进行统计,请专业人士开发管理软件进行后台处理,再不济,手机短信功能也可以用来做信息的收集。总有办法让百姓不出门,让工作省人手。
而越是信息化程度高的社区,省时省力的方面远不止口罩登记这一件事上。他们甚至把居家隔离人员的信息登记、物资采购等一系列工作网络化、表格化,省去的不光是人的成本,还有人的风险。
当然,目前的治理阶段,显然没有到“人”可以退场的时代。尤其在面对疫情防控这样的“人民战争”时,充分发挥“人”的力量,仍是打胜仗的关键。
不过,同样是“人海战术”,并非只有一种打法。依托于更大范围的社会动员,让每一个参与期间的个人、机构充分发挥资源、能力与智慧,变“肉搏”为“智斗”,会更见成效。
近年来,互联网给城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智能化场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屡见不鲜。
比如,居家隔离家庭生活垃圾处置,不少社区还是依靠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收取。可有的社区却尝试和辖区内的垃圾收运处置单位合作,后者发挥所长,为当下特殊时期的垃圾收运提出科学有效的方案,如果遇到操作上的瓶颈,再由相关的主管部门提供技术资源上的支持。
又如,给隔离人员买菜送饭,莫非只有基层干部亲自去采购送货这一条路?上海有的社区,就和辖区内的社区食堂或餐饮公司合作,为隔离人员配餐送上门,既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也给基层松了绑……还有许多基于充分动员和组织而实现的更科学、更精准的基层治理探索。形式不一,却都让人看到了更具效率的“人海战术”。
一场疫情,亦是对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大考,考验的不单单是基层干部的“脚力”和“脑力”,更在考验我们对社会资源科学调度、合理配置的能力。至于普通市民,发挥出自我管理约束的强大定力,坚持践行“家里蹲”“不添乱”,就是最好的“应考”方式。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