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气溶胶传播没那么可怕!!!

日期:02-09
疫情

原标题:病毒在气溶胶中能够存活多久?

气溶胶传播没有那么可怕,所谓“到处飘着病毒”是不严谨的,除非你家正好就在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附近。普通市民还是继续按照以前的防范措施,勤通风、勤洗手、戴口罩,照着做就行了。

2月9日上午,国家卫健委新公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其中显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前一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卫生防疫专家告诉我们,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这一说法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气溶胶?病毒是如何通过气溶胶渠道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防控?新京报记者专访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环境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钱华。钱华此前已经主持或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关于室内环境及生物气溶胶项目十余项,参与编写世界卫生组织的医院内自然通风控制传染疾病指南,有着丰富的气溶胶相关研究经验。

以下为问答内容。

新京报:什么是气溶胶?

钱华:气溶胶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通俗而言,气溶胶就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液态或者固态的物质,比如雾霾就是同时包含着液体和固体物质的气溶胶。

新京报:病毒是如何经由气溶胶而传播的?

钱华:从病毒传播的角度而言,病人喷嚏、咳嗽、讲话、呼吸等活动会呼出带病毒的飞沫。其中大的飞沫会很快沉降到地面,小的飞沫中的水分会在几秒内蒸发干形成飞沫核。小飞沫与飞沫核可以合称为气溶胶。

所谓飞沫核,就是飞沫水分蒸发干之后残留的类似灰尘的物质,其直径通常小于5微米,可以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如果病毒在飞沫蒸发干的过程中没有死,还具有活性的话,那么病毒就会吸附在飞沫核上面进行传播。

另外,如果病人的大便中带有病毒,冲厕所时也会形成带病毒的生物气溶胶。这些带病毒的飞沫,及蒸发干后形成的飞沫核被易感人吸入,或者接触到眼结膜、鼻黏膜、口黏膜,就有可能形成感染。

新京报:与空气传播相比,气溶胶传播有什么样的特点?

钱华: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airborne)一样,都主要依靠飞沫核。但就传播范围而言,飞沫核可以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可能会传得比较远。但是人是具有抵抗力的,病毒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能致病。随着扩散距离增加,飞沫核的密度也会被稀释,其感染风险随着扩散距离增加而降低。

新京报:病毒在气溶胶中能够存活多久?

钱华:这个问题没有定论。飞沫在水分蒸发形成飞沫核的时候,由于盐分浓度升高等原因,病毒死亡率会比较高。但等到蒸发完成后形成飞沫核,附在飞沫核上的病毒死亡就比较慢了。此外紫外线对病毒也有杀灭作用,因此在阳光下病毒存活时间会更短。

此外,不同病毒喜欢的温度、环境各不相同。由于病毒有包膜结构,一般认为病毒比较喜欢干燥环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学者提出新冠病毒喜欢低温环境,但老实说我还没有看到实质的数据或论文。

新京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需要格外注意气溶胶传播病毒?

钱华:在不通风的密闭空间内要格外注意。通风差的场合中病毒浓度会上升,如果暴露时间又足够长,风险就比较高了。

新京报:过去有没有某种传染病经由气溶胶传播而大面积扩散的例子?

钱华:本世纪的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这两种空气传染病都涉及气溶胶传播。但由于大多数传播都是在2米以内的近距离发生的,很难判断是气溶胶传播还是飞沫传播,学界对此还有争议。在SARS疫情期间,香港淘大花园曾发生过疫情集中暴发的情况。这是唯一一个显著的案例。

新京报:普通市民应该如何防范气溶胶传播病毒?

钱华:第一,自然开窗通风,病毒稀释到一定程度,风险就很低了。通风效果跟当天的风速风向、开口大小和室内外温差相关。当下季节,通风量应该很大,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多频次开窗,如每两小时开窗10分钟。家里有新风机的要用起来,有净化器的开净化器。净化器会过滤气溶胶,包括带病毒气溶胶,但是要注意不要去触摸净化器的滤网。

第二,卫生间中也要注意。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再冲。每个地漏灌上水,把水封做好,防止楼下的气溶胶上来。

第三,电梯间通风很差,又是小空间。在电梯中一定要戴口罩、小心触摸。除此之外,要勤洗手、勤擦洗、与他人隔开距离。建议有关部门对高风险场合,如医院隔离病房排出的空气进行处理。

气溶胶传播没有那么可怕,所谓“到处飘着病毒”是不严谨的,除非你家正好就在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附近。普通市民还是继续按照以前的防范措施,勤通风、勤洗手、戴口罩,照着做就行了。

新京报记者海阳

北京2月9日通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例 累计326例 返岗攻略:通勤途中如何防护?办公室戴不戴口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