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发射“开门红”的背后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工作小记

日期:02-07
长征三号

原标题:宇航发射“开门红”的背后——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工作小记

发射火箭的人很少观看发射

1月份的西昌,由于与北京有近1.5个小时的时差,清晨7时许,天还一片漆黑,长三乙火箭发射试验队的朱平平早已经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他在食堂简单地吃了几口饭,便疾步来到位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控大厅。

这天,朱平平要负责长三乙火箭三子级贮箱和气瓶氦气置换工作,为发射前的液氢液氧加注提前做好准备。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它冰点低于液氢液氧,能够在液氢液氧加注三子级时保持气体状态,防止三子级内部结冰。

这是一个复杂细致的工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现瑕疵。“不能带着问题上天”,这是中国航天的铁律。朱平平紧盯着屏幕上的各种参数,与在置换现场的工作人员反复沟通,不放过任何细节。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下午2时多。当三子级贮箱及气瓶氦气置换完毕后,朱平平长出一口气。对他来说,长三乙火箭发射前很重要的一步工作算是圆满完成了。

宇航发射“开门红”的背后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工作小记

这次是长三乙火箭执行的第65次发射任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长三乙火箭已经是中国非常成熟的火箭了,鲜有失利。对于朱平平而言,长三乙火箭三子级氦气置换工作,也重复了至少20多次,可每一次他都不会放松警惕,“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每一发任务我们都是这样的心态”。朱平平已经加入长三乙火箭研制团队近6年了,参与发射任务近30次,却只在观望台看过两次发射,“2014年,我刚参加工作,师傅在发射指挥大厅,我在发射现场帮忙。自从正式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后,我就再也没去过观望台”。

与观看火箭升空时的“刺激”相比,他有了更多的任务需要去做。

-12小时的战斗精细化实现“零故障”

“2019年12月中旬我们就进场了,为了打好2020年‘开门红’这一仗,我们做好了充足准备。”朱平平表示,为按时保质完成此次发射任务,长三乙火箭发射试验队提出了“-12小时精细化流程”,也就是在发射前的12小时内,将每一项任务落实在每个人身上,达到每个时间节点都有固定的人完成任务的效果。要指出的是,“-12小时精细化流程”是试验队通过多次讨论和实践才形成的机制。未来,试验队要将其充分应用在火箭单元测试、分系统和射前全流程上,实现“零故障”。

当长三乙火箭发射成功后,朱平平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踏上回北京的飞机,他想尽早见到已经分别20多天的妻子。

长三乙火箭发射试验队分两拨人马,一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另一拨就在北京做下一发任务的准备工作,两拨人马轮换着出差。近几年,长三乙火箭高密度发射已成为常态,每次发射都要提前20多天进场开展准备工作,朱平平每年至少出差120多天。

“我妻子也是航天系统的,她很理解我的工作。”朱平平坦言,每次完成任务回京后,他都会挤出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陪家人,“我会承担更多的家务,抽空陪妻子逛逛街,弥补不在她身边的愧疚。”

“说实话,过去我真的想过换份工作,如此高密度、长时间的出差,让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不过,因为始终心系航天,想为国家发展出一份力,不想舍弃这份事业。”朱平平说。

即使是冬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依旧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满眼青葱,有种世外桃源之感。从寒冷的北京来到这里,朱平平恍惚间已经忽略了每一天到底是周几,他心里只有火箭发射前的时间节点,“在这里没有什么周六日,时间都提前排好了,我们心里只想着圆满完成任务。”

不过,他们在发射场的日子也并非枯燥乏味。每天下班后,朱平平都会和同事一起去健身房锻炼,或者去球场打打球。如果天气好,试验队会集体去西昌市里看场电影,简单地放松一下。

对于朱平平,或者说对于长三乙火箭发射试验队而言,“长三乙”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每一次圆满完成任务,他们都无比兴奋。如果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他们会百感交集,进入“黯淡时刻”。当然,“黯淡时刻”不是止步,分析研判数据,重新再战,已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长三乙火箭的下一发任务将在今年3月份执行,朱平平不会在北京停留太久,他和同事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李子红】

黔南:多渠道丰富群众“饭桌子” 青海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防控处置工作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