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战“疫”天使之“伤”

日期:02-06
肺炎

原标题:特写:战“疫”天使之“伤”

新华社太原2月5日电(记者王学涛、孙亮全)5日上午10点多,山西省汾阳医院传来好消息,吕梁市首个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院了!其余4例确诊患者中一例重症患者已转为普通患者,其他3例体温恢复正常。

这背后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浮肿的双眼、被掐紫的胳膊、磨出水泡的脚……这是护士长张小娟在战“疫”最前线半个月来显露的“外伤”。

眼:废寝忘食熬得红肿

记者见到张小娟时,她口罩上面露出的两只眼睛有些红肿。“熬的,我托朋友送来了眼药水。”她说。

张小娟这半个月与家人的微信聊天记录让人泪奔。妈妈反复写道:“女儿,好几天了,没有一点消息,全家人非常担心你,妈妈希望你在百忙中抽一点时间给家人报个平安。”张小娟只回复过4个字“不用担心”;10岁的女儿发了一长串通话请求,只有一个被她接听,时长仅2分28秒!

“白天顾不上,晚上忙到凌晨3点……”张小娟双眼浮肿,哽咽地说,“那次我正好不是很忙就接听了,2分钟后又有事就挂断了。女儿问我能否回家,刚开始我说实话她立马哭起来,后来我找了个借口,她才高兴一点点。”

婆家,脑出血后遗症的丈夫需要人照顾;娘家,父亲做完心梗手术才一个月。

可当1月21日山西省汾阳医院吹响战“疫”号角后,作为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的张小娟,连夜将父母、女儿送回老家,立即返回汾阳市家里收拾好生活用品,并在22日凌晨3点和同事们接回了医院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

“已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半个月过去,她一直和患者一起生活在隔离病区。

脚:几十米距离磨出水泡

“直线距离才几十米,但实际走的却是十几倍。”张小娟说,因为要严格执行进出要求,全部单向绕行,护士们的脚上都磨出了水泡。

作为传染病区的“大管家”,张小娟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早晨五六点起床后,她开始关注病人,一天至少进两次病房,每次穿脱防护服近一个小时、查房两个小时。她还负责物资供应、新仪器使用的人员培训等,常常忙到凌晨3点才能休息。

因为忙,张小娟常常顾不上吃饭,等有了时间,她的饭菜也凉了。但她却非常关心病人们的胃口。被隔离的小续想喝蜂蜜水,张小娟就托朋友从自家带来一瓶蜂蜜;患者郝阿姨牙齿咬不动东西,为了给她补充营养,张小娟每天送去一份蒸鸡蛋。

“还有病人要换拖鞋、要指甲刀、要卫生纸,我们都尽量满足。”她说。

为方便联系,张小娟加了5位确诊患者的微信,随时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患者小张刚到医院时抵触情绪很大,不愿被隔离,张小娟就反复做他的心理工作。小张配合治疗后,效果很好,已在为出院做准备。

胳膊:掐紫了也不能动

汾阳医院一名工作人员给记者看了一张图片——张小娟的一只胳膊上有一片青紫。这是她协助医生做气管镜检查时,男病人因为难受把她的胳膊掐成了这样。

张小娟说,这个检查需要将气管镜通过鼻腔插入肺内,如果这时病灶喷溅,感染的可能性会急剧增加,但张小娟还是主动冲到了前面。“这样危险的操作,只要我能上,绝不让其他护士干。”她说。

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张小娟还操心着每个护士。“每个人从里面出来的状态,我必须第一时间知道。如果是含泪出来的,就得立马去开导……”张小娟再次哽咽。

她解释说,护士们一个班要连续工作4个小时,怕上厕所不敢喝水,负压病房温度较高,她们出来时像洗过澡一样,还要帮病人拖地、擦桌子、消毒马桶等。

“吃点苦不算啥,但护士们会因为操作难度大完成不好任务而自责。”张小娟说,防护眼罩上常有雾气,只能从缝隙里看清楚,另外戴两层手套手感也不灵敏,这些都给操作带来困难。如果护士采不出动脉血,就要换人,“她就会强烈自责,因为又浪费了一套防护服。”

湖南永州官员母子确诊 接触71人 刚刚,武汉抗疫“方舟”启用,首批患者成功转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