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心理危机干预也纳入“疫情防控图鉴”
▲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部分成员。图/新京报网
疫情当前,部分一线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普通群众为恐慌及焦虑所困。据新京报报道,北师大于1月27日面向全国民众开通了疫情心理支持热线4001888976和网络辅导服务。热线开通后,截至2月1日零时,共服务了1000多人次,接到的心理咨询中,被隔离人员占到五分之一,其中被“污名”的湖北市民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因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医护人员的情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说到抗疫,人们通常会觉得,要抗击的是病毒,要治疗的是新型肺炎。但针对由此而来的心理疾病,其实也需要得到关注——这次疫情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还伴随着不少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人为此产生心理不适,在情理之中。这其中,普通民众对疫情扩散的恐慌,居家难出的郁闷和社交“断线”下的焦躁;被隔离对象的担心惶恐,确诊及疑似对象的惊恐担忧……这都是抗击疫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持续处在高负荷工作量与高压氛围之下的医护人员,更是容易产生心理失序跟情绪失控。
有时,恐慌焦虑情绪也会“人传人”,且会随着“家里蹲”或单独隔离时间拉长而有增无减。到头来,这非但不利于人们以身心健康状态积极应对疫情,也无益于社会情绪稳定和科学抗疫秩序的确立。特别是对确诊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来说,若存在过大的心理压力,客观上也会影响抗疫实际成效。
因此,通过心理救济和危机干预方式,化解很多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过度及其导致的暂时性心理疾患,也是合力“抗疫”形势下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有助于形成轻装上阵抗击疫情的心理前提,更是疏导社会情绪、重塑抗疫信心的必需。
在此情境下,北师大开通的疫情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无疑来得很及时,也多多益善。毕竟,要打赢这场战“疫”不仅需要防疫到位,更需要心理危机干预到位,做好心理救济服务,把“特别的呵护”送给特殊时期的医护人员和民众,让他们免于“没被病毒打倒,却被心理压力击倒”的困境。
而要做好抗疫心理干预,首先就要有专业力量的跟进和到位。高校开通心理干预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服务,主动咨询接受服务者甚众,已从侧面表明了抗击疫情严峻形势下人们对心理疏导干预的广泛需求。接下来,也希望通过公共政策牵引,引导各心理辅导专业机构“起而行之”,通过热线咨询、网络面对面辅导和虚拟干预空间等,为民众开展心理干预和咨询辅导服务。
与此同时,各地也应该在建立健全和招募抗疫志愿者服务团队基础上,把招募专业心理咨询志愿服务者作为其中一环,招募社会专业力量,开展专业的心理呵护引导服务。有条件的地方也不妨充分利用新媒体和防疫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开设心理咨询和服务热线专栏。
揆诸现实,很多地方在这方面也不无动作。如杭州发现首个病例后,杭州市卫健委第一时间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专门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组织编写了《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应对手册》,杭州市本级、13个区、县(市)和2个功能区共16支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全面进入应战状态,均开设了热线电话,迄今已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援助逾2000人次。
而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也请心理专家与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通过视频连线进行心理辅导。据了解,在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通过微信平台开展远程心理危机干预,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就在今天(2月3日),国家卫健委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要求,各个省份在原来已经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积极地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
心理救济方式可以多样,但毫无疑问,抗疫要抗的,还有与疫情伴生的“衍生症候”,包括不健康的心态。越是在对抗疫情的关键时期,就越应该疏解一线抗疫人员和民众的心理压力,让人们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支持,进而以更健康的心态投入疫情阻击战。
□许朝军(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