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会口罩统计“失误”:捐赠“统一归口”非最优解

日期:01-31
红会捐赠

原标题:湖北红会口罩统计“失误”:捐赠“统一归口”非最优解

管理社会捐赠的抗疫物资,不妨吸纳更多社会力量,而非“统一归口”。

湖北红会口罩统计“失误”:捐赠“统一归口”非最优解

▲资料图。图/湖北红十字会官网

1月30日,“武汉协和医院医疗物资不是告急,而是即将全部用尽”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同日,湖北省红十字会第一次公布了本次疫情以来该会接收捐赠物资使用情况,其中,口罩等物资流向“不合理”和捐赠数量“合不上”等问题,引发公众质疑。

对此,1月31日下午,湖北省红十字会发布更正声明称,复核后,发现确因工作失误导致公开的信息不准确。现将捐赠的“N95口罩36000个”更正为“KN95口罩36000个”,其流向“武汉仁爱医院1.6万、武汉天佑医院1.6万”更正为“武汉仁爱医院1.8万个、武汉天佑医院1.8万个”。

没有“内幕”,只是“失误”——湖北省红十字会给出了这样的“解释”:KN95口罩不能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一线医护人员防护,但可用于普通防护。武汉仁爱医院向省红十字会发来紧急求助信息,申请紧急救助,提出也参与了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急需防护用品。

这番解释,又是否经得起质疑,眼下舆论场仍有讨论。但无论如何,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作为重要防护物资的口罩,得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被滥用挪用。

湖北红会口罩统计“失误”:捐赠“统一归口”非最优解

▲资料图。

如果只是“因工作失误导致捐赠信息发布不准确”,那或许无需成为各种诛心诟病的靶子。可就算如此,在疫情肆虐、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对社会捐赠的抗疫物资管理工作本就该做细,而不能犯太低级的错误。

可这次,除了“三甲医院跟生殖医院所获物资倒挂”外,湖北省红会的公示中还有“口罩数量对不上”等bug。这些显然经不起公众持放大镜的打量审视。

问题不只是“失误”本身。按照要求,这次慈善组织为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由湖北省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红十字会接收。

但疫情当前,这次要调配的物资远超其日常状态下的总量。工作量剧增以后,这些组织人手短缺、疲于应付,此时社会力量却难以介入。

这也反映了某些问题:本该充分放开社会参与却没放开,导致这些官方公益组织严重超负荷运转,很难应对抗疫物资缜密调配的高要求。

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期间,民政部也出台过相关规定,指定特定基金会能够接受款物。2013年雅安地震开始,民政部没有指定有限的官办慈善机构统一协调社会资源,为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建立了一次良好的示范。

但这次还是奉行了“指定”的做法,理由是“统一归口,避免现在疫情防治的过程中由于混乱,被某些人钻空子。”

问题是,正如武汉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耘披露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只有十个人,湖北省红十字会有二十多个人,人手非常紧张。还有其他三家官办基金会的人力储备大同小异,这样有限的人力储备,应对当前的局面肯定力量不够。

从当前展示给社会的状况来看,因为拒绝社会参与,导致相当数量社会力量缺乏参与渠道而带来的混乱,也表明“统一归口”或许并非最优选项。

依据《慈善法》要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提供需求信息,及时有序引导开展募捐和救助活动”。根据这一文件的精神,更该做的或许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的参与,而不是简单一刀切指定官方机构垄断,排斥社会力量的协作。

面对当前紧张的工作局面,将社会捐赠的物资全指定交给有限的官方公益机构承担,出现各种情况或许是忙中出错。在此呼吁,应对疫情,要更多地相信和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那样或许更高效更透明,也更契合“共同抗疫”的应有之义。

□赵缶(公益人士)

编辑胡博阳校对刘军

10元口罩卖220元!沈阳连破数起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 香港新型肺炎确诊病例增至12例,其中11例属输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