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印记”——防护服下的“艰苦”

日期:01-31
杨欢医护人员

原标题:“天使印记”——防护服下的“艰苦”

其实从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就已经是缺氧状态了。刚穿上就已经汗流浃背,没过多久身上的衣服就湿透了,一会儿被身体烘干,一会儿又被汗水打湿,头发全是湿的,戴着五层手套,手心全是汗。

“天使印记”——防护服下的“艰苦”

进入隔离病房值班的14名医护人员。

“天使印记”——防护服下的“艰苦”

护士柳红英的额头被防护服压破起了脓疱。

“天使印记”——防护服下的“艰苦”

护士杨欢第一次进病房,有点兴奋,也有点紧张和恐惧。

“天使印记”——防护服下的“艰苦”

医护人员在防护服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写下“加油”、“棒棒哒”等打气词语。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1月30日早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的13名医护专家和1名感控专家又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值班。让大家惊喜的是,这一天,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来到同济中法新城院区慰问支援的医护人员。

护士朱先娜事后回忆,有幸代表医院获得孙春兰副总理的接见,内心非常激动。“听了总理对我们的鼓励,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更有了坚持奋战的动力。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抗战疫情,站在一线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感谢院领导和各位主任的关心,医院作为我们的坚强后盾,让我们更踏实,可以抛开一切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

“老兵”带“新兵”

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再次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时,病房里已经收治了27位患者,包括了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其中有6人病重。

随着隔离病房患者人数的增加,要派驻的护士人手也会增加。这一次进入病房的14名队员中,有不少老面孔,也有新面孔。刚下夜班的护士长王雯和王秋又执意坐上开往隔离病房的班车。“我们都是老兵,手把手带一带,也让第一天上夜班的孩子们有机会能缓一缓。”王秋说。

队长张柳感慨,很多人几乎都是第一次穿防护服,从各种培训到自己反复练习、再到进隔离病房。“两位护士长一直在耐心地介绍经验、传授技巧、检查质控,手把手地教大家做好防护,1毫米都不放过。”

此次值班,医疗队总结了上一轮经验,因为防护服湿热憋闷,加之近期疲劳,长时间工作容易虚脱,于是采取了“储备人员便于轮换和3小时倒班制”的方案,共配备14人,其中进入病房的包括3名医生、7名护士和1名监管防控工作的感控专家;护士3名备用。

为更方便记录和整理病人病情,王雯护士长带领大家设计了护理记录表,包括病人体温、吸氧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情况等,便于更直观了解病人情况。

防护服下的“艰苦”

为减少出入病房穿脱防护服次数,减少防护服不必要的损耗,所有人都是提前两个小时开始不吃不喝,才能保证工作中间不上厕所。

“其实从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就已经是缺氧状态了。”护士马跃明说,穿上防护服后,王雯护士长的心率就已经是120次/分。刚穿上就已经汗流浃背,没过多久身上的衣服就湿透了,一会儿被身体烘干,一会儿又被汗水打湿,头发全是湿的,戴着五层手套,手心全是汗。“两位护士长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她们年纪比我们大,责任和工作更多。看着老师们都能坚持,我们又有什么坚持不了的呢?”

高灿灿补充道,在病房里的行走操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戴着口罩跟患者交流,声音闷闷的很小,必须使大力气说话,很多老年人听力不好,或者听不懂普通话,还要一遍一遍地重复。

1月30日是护士杨欢第一次进病房,作为第一组成员,她值9点到12点三个小时的班。“进去时有点兴奋,也有点紧张和恐惧。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口罩面罩护目镜等一套装备后,大约半个小时就开始憋气胸闷头晕了,要完成护理操作,还要给患者进行宣教,三个小时下来,真是很疲惫,到现在还是头胀痛得厉害。”但杨欢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患者的需要,患者家属的期盼,还有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由于长时间戴着防护口罩,防护装备层层叠叠,每位医护人员的脸部不同程度出现压痕,大概要一个小时才能慢慢褪去,大家笑称为“天使印记”。护士柳红英的额头甚至压破起了脓疱。医疗队上下都十分关心,第一时间连线后方的皮科专家在线问诊。

愧疚的“第二针”

“隔着五层手套,我就觉得自己的手怎么变得这么笨!连针管包装都打不开,连胶布都撕不下来。”护士马跃明说,执行医嘱治疗操作成为一件意想不到的难事。静脉穿刺,对于一名高年资护士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当绑上橡胶带,触摸血管时,马跃明发现之前临床操作的手感全消失了。

在给一位60多岁的患者使用套管针进行静脉注射时,马跃明说,她的护目镜里全是水珠,视野非常不清晰,只能凭着多年的经验扎针,一针回血后,还需要拔出里面硬的针芯,只留软的针管在血管内。但是,五层尺寸不合适的手套却妨碍了这样的精细动作,针尖位置跑偏了。“自己当护士以来,不管什么样的血管条件,几乎都是一针见血,没有补过第二针,而这次却……”马跃明说,她内疚极了,赶紧拔出针按住针眼,患者反而安慰她说没事。“我看着她憋喘痛苦的样子,特别自责。”说到这时,马跃明声音哽咽了。

第二次穿刺非常顺利,针管留置成功,药物输入患者体内后,马跃明给老人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希望她早日康复。

不写名字写“别怕”

作为医护人员,他们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谁也不认得谁。为了方便工作交流,他们会在防护服写下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写下“加油”、“棒棒哒”等打气词语。

名字是给同事看的,“加油”给患者看的。呼吸内科暴婧医生却跟大家说:“不用写我名字了,就写‘别怕’吧!我是谁不重要,就希望患者们看到了,能不再害怕。”

除了进入隔离病区的14名队员,后方的6名队员也没有闲着。他们和其他5家医疗队的队员们召开了协调工作会,并讨论病例。晚上,进入隔离病区的医疗队员们回到酒店后,还要参加医疗队全体会议,对白班病房从医疗、护理、物资、防护、日常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优化及改进意见,并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

编辑岳清秀校对张彦君

“一问三不知”与“深夜碰头会”,哪个唐主任是真的? 武汉市红十字人员清点物资 医院领取需指挥部同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