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名“铁军”急赴小汤山,46小时抢通“生命线”

日期:01-30

原标题:1500名“铁军”急赴小汤山,46小时抢通“生命线”

今日的小汤山医院,有1500名建设者正在施工现场。他们之中,有的一天都没有回家过年,有的是刚在家待了一天,就被“专车”接回了北京。

1500名“铁军”急赴小汤山,46小时抢通“生命线”

“大年初三,我们就到岗300名工人,专车接回了北京。”北京建工集团BCDE区改造工程项目经理张凤华告诉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

“大年初一,我们拿着单位开的证明,到北京周边的村子去接人。”北京城建集团BCDE区改造工程项目部生产副经理付勇攀说到。

2003年SARS时期,为有效控制疫情,北京在7天内建成小汤山SARS定点医院,创下世界医院修建速度纪录。2020年,小汤山医院修缮工程启动,北京建工、北京城建这两支“铁军”,面对党和国家召唤,再次出征,勇担重任。

1500名“铁军”急赴小汤山,46小时抢通“生命线”

提起小汤山医院,全国人民都不陌生。2003年,北京SARS疫情严重,可以收治病人的床位已不足。为解决就医难题,2003年4月22日,在北京防治非典工作联席会议上,相关疾控专家建议,可考虑征用疗养院,小汤山疗养院由此进入视野。

1500名“铁军”急赴小汤山,46小时抢通“生命线”

从地形上看,这里很适合。虽然小汤山疗养院目前仅有200张床位,但附近有大片预留发展用地,且周围环境空旷,便于机械化施工。更重要的是,根据当时近3年的气象资料分析,5月至8月多为东风,月平均风速2米每秒左右。此外京密引水渠在小汤山疗养院北边4公里处,污水可经专门处理,不会污染北京市的水源。

随即,国务院做出批复,紧急征用昌平区小汤山附近40.3公顷土地,以最高速度建设一所全球最大的野战传染病医院,将北京市各医院的所有SARS患者集中于此地治疗和管理。

1500名“铁军”急赴小汤山,46小时抢通“生命线”

2003年4月23日,医院开工建设,北京6家大型施工集团齐上阵。7天7夜后,小汤山非典医院建成,基本为一层病房,均采用轻型建筑材料。

两个月内,小汤山非典医院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除死亡8例外,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工作人员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实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确保零感染”。

2010年4月,北京市卫生局宣布,拆除北京市小汤山医院非典病房。2012年,北京小汤山医院更名为“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

“康复医院实际建设于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到了该进行修缮、动个内部手术的时候。”付勇攀告诉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以医院B区来说,从建筑本身情况看,楼体结构需要加固,设施设备需要更新,同时还要加装电梯和污水处理设备。

1500名“铁军”急赴小汤山,46小时抢通“生命线”

张凤华则介绍,除了对楼体进行加固修缮外,他们还接到任务,要在医院北侧打通一条长341米、宽7米的院内道路,成为将来各类应急车辆进出院区的交通枢纽。

这是两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的建设“铁军”。进场至今,在克服了人力、物力不足的种种困难下,约1500名建设者们正努力奋斗。最新启动修缮的B区,楼内各房间正在进行吊顶、老旧管线的拆除。

而就在北京小汤山医院院内北侧,历经46个小时的奋战,一条刚刚铺就的道路正式通车,一辆辆抢险应急车辆正从路上穿行而过。这是小汤山医院升级改造工程中率先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成果,未来这里将连通院内外,成为救治病人的“生命线”。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绍,小汤山医院启动修缮工程,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就诊条件,未来也视疫情变化启用作为补充。

美年大健康联合多家机构开通“抗疫心理援助热线” 澳门连续48小时无新增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