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胡锡进对话疾控专家曾光:会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爆发?
年初五晚上,春运返程高峰前夕,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受邀与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就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情况进行了一场关键的对话。
胡锡进:有专家指出,疫情将要出现拐点,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曾光:我觉得这个判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高级别专家组从武汉回来之后提了两个建议,其中一个建议就是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乙类传染病列为甲类管理。武汉人不出去,外地人不进来。这意味着武汉输出病例降低到最低,甚至降低到零。14天最长潜伏期,6天就有所变化了,过后几天还要有变化。现在是一个时机,第一步一定要把武汉之外的病例迅速控制,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决心也有能力加以控制。我觉得大概到正月十五,应该看到明显的成效。现在我们战场分两部分,一个是武汉以外,一个是武汉和湖北省。所以我想这个拐点的出现,是武汉人的贡献。
胡锡进:互联网上很多议论,认为武汉前期这个疫情通报晚了,最早有8名武汉市民就警告说这是“新的SARS”,却被谈话了,专家组知晓这个情况吗?
曾光:我没有听到。我们现在事后评论,可以给这几位市民很高的评价:他们是事前诸葛亮。但这几位市民当时这么说,他们的依据是什么,是病情,是传播力,还是什么?科学讲究案例和证据,做出根本判断要拿出依据。即使当时听到他们这么说,我也不能采信这几个人的说法。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病毒的发展不断调整我们的认识,也不断否定自己,我觉得这是个真实的过程。
胡锡进:现在春运返程高峰很快就要到来,会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的爆发?
曾光:我们公共卫生工作就是这样,不是在一个理想状态下做事情,它要兼顾到社会正常运转的需求。只要我们做到最大程度上防范,及时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我觉得就是在动态中解决问题。在理想的静态中解决问题,那是不现实的,那不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向来都是在社会动态当中的。
胡锡进:马上大家就要坐火车、坐飞机回到工作地点,比如说同车厢、机舱里如果有一个患者,我的感染几率有多高呢?
曾光: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规定,坐飞机是前三排后三排作为密切接触者。请大家不要过度反应。过度反应还有很多表现,比如听说临床大夫被感染,大家都去戴护目镜,护目镜应该给医务人员的,老百姓没必要戴护目镜。
现在武汉以外的城市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还是初期感染占绝大多数,相对重症较少。与SARS比起来,SARS当时几乎没有什么轻症病例。但是SARS的好处是“敌我分明”,没有隐性感染,症状出来就尽快隔离,潜伏期没有传染性。在这一点上来说,武汉这次肺炎是敌我不分的,有些病人不到肺炎的程度,但他是传染源。我们现在不是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是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以我们现在诊断标准已经更新到第四稿了,说明什么?病情变化的快,我们只有适应它,跟它赛跑。
但我们不怕敌人强大,我们最后要围歼它。现在是其他省份要争取打个歼灭战,武汉和湖北省打个反击战。我的道理不是书本上的,不是模型推论的,我们是实战经验。病整个弄清楚以后,其实没有必要那么恐惧,昨天(28日)一天出现26例死亡病例,其中25例在湖北省,只有1例在湖北以外,说明什么?我们不怕病例多,我们让它缓慢地均匀地出现,我们好防治,救治力量也足。但是大量病人集中出现,如果你救治力量不足,抢救力量不足,隔离措施不得力,就会造成病例的指数级增长,就是武汉现在的情况。
胡锡进:现在如果发现自己发热,是立刻去医院还是先在家里隔离观察?
曾光:我觉得还是去医院。因为武汉之外哪儿都是病情初期(不具有交叉感染的高风险)。去了要向医院介绍,我跟发热病人接触了没有,我去过武汉没有,去过湖北没有,和去过武汉的人接触过没有,这个接触史还是很重要的,完了再说病状。而且各医院要维持好日常运转,其他该诊疗的都要保障好。你因为恐惧不去医院,结果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却耽误了其他疾病的治疗,也不行。
胡锡进:你觉着我们大家现在去超市买菜,去商场,坐地铁是安全的吗?
曾光:我觉得在北京还是安全的,公共卫生没有绝对安全的,在北京戴口罩也不光是防新冠病毒,你也防流感。其实在大街上,露天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你走在街上被迎面走过来的路人感染的几率,还没有车祸大。
胡锡进:非疫区回来的,开始集体工作之前,需要自我隔离吗?
曾光:我觉得现在还没看到有这种必要,我只代表我个人意见。不能完全封闭了,那种封闭我觉得是过度反应,传染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不但是疾病的病死损失,也包括两种损失,一种损失就是恐惧造成的,一种就是过度反应造成的。这部分我们应该是可控的,不应该随大流。
来源:胡锡进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