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中心的北京医疗队:今日,上一线

日期:01-29
医疗医务人员

原标题:疫区中心的北京医疗队:今日,上一线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1月28日凌晨,136名北京医务工作者抵达武汉驻地,2公里外,紧张忙碌开展疫情防控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正在等待他们的支援。短暂的休息后,医疗队在首日进行了明确任务、专业分工、物资对接、实地踩点等工作,今日(1月29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病房楼十二层将开放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新京报记者对话医疗队队长刘立飞,介绍援汉思路与进展。

新京报:28日是正式援汉的第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刘立飞:头一天,主要是明确工作任务,匹配医疗资源,熟悉当地环境。

我们和对口援助的医院,也就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进行了对接。北京队是来帮忙的,根据他们的需求、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们会和黑龙江的支援力量一同,帮助开展病房管理。这是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

上午给各医院医疗队队长开会,按照不同的专业、病区,分派制定了负责人;随后医疗队参加国家卫健委安排的院感与个人防护的培训。

下午兵分两路。今天凌晨三点物资才到医院,我们有20多个人进行盘点,点清到底有哪些生活物资、医疗用品;各医疗小组主要负责人去病房楼进行踩点,原先这是一个普通病房,现在要收治传染病患者,我们的专家和医院共同讨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分区如何设置、怎么进行消毒。

新京报:主要还是前期的筹备。

刘立飞:对。熟悉场地和环境很重要。这里不是北京的医院,医疗队对当地的情况还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整个疫情防控是团队作战,我们要很快与当地的医务人员开展大量合作。内部来说,医疗队成员也是来自不同医院、不同专业,所以早上把大家聚集到一起,互相说说话,认识一下,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新京报:都有哪些具体的分工?

刘立飞:医疗是我们的核心。此外,还有行政、护理、院感、后勤、宣传、信息等等,都指定了比较合适的人选去负责。

新京报:这边的情况,和你前期预想相比,有哪些变化?

刘立飞:专业和工作范围要调整。前期,国家卫健委通知我们组建5个病区、一个重症的医疗队,我们之前设想可能涉及到门急诊、呼吸科等;现在发现不涉及急诊和发热门诊了,北京队主要负责住院患者的救治;工作量方面,我们不会去挑拣病人,来了就尽全力救助,轻重症可能都有,因此我们要根据人力情况逐步开放接管病区。我们在开展医疗救治的同时要保证医疗队员的安全,要竭尽全力,但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做好个人防护。

新京报:这次来了12家医院、134个医护,未来团队怎么运行?

刘立飞:我们这个团队是“民主集中制”,我们有大量临床专家,他们去到现场后,会有更多具体的想法。以后每天都会开会,一方面总结当天要做什么,一方面不断提出建议,团队也会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充分沟通,不断持续改进。

新京报:第一天去实地看了,比较关心哪些问题?

刘立飞:一方面是院感。病房的流程,已经按照医院感染要求逐步改造完毕;还有后期物资的匹配,为医务人员接诊患者做好准备,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医务人员安全;还有医疗队和当地医务人员的融合。

这里面院感是必备的条件,也是最主要的压力。还有一些是可以替代的,可以采取一些因地制宜的办法。

新京报:对口医院最关心什么?

刘立飞:人力、物力、专业能力。北京队来了,他们心里有底了,他们临床的压力确实很大;然后是医疗物资,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专业能力方面,他们是综合医院,现在全线扑上了,这次我们来的专家专业匹配度是比较好的,呼吸、感染、ICU、护理专业,来了很多人,匹配这次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新京报:全队状况怎么样?

刘立飞:整体挺好。昨天到得有点晚,今天起的早,稍微有点疲劳。希望大家调整好工作节奏,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疲劳作战。也希望大家做好个人防护,要确保每一名医疗队员的安全,保护好自己,才能保证团队的战斗力。

新京报:什么时候能正式投入一线?

刘立飞:病房的改造在紧急进行,今天就可以收治患者。

新京报:工作节奏会不会一下子紧张起来?

刘立飞:根据武汉市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我们会逐渐收治患者,先收少量患者,测试整个医疗运行的成熟度,再逐渐增加收治能力。

新京报:后期还有哪些工作?

刘立飞:临床救治是主要的。后期应该还会加强对病例的讨论、研究诊疗策略、调整医务人员排班、完善病人分区管理等等。我们的专家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不断学习积累,争取留下一些东西,总结出北京经验。

新京报记者戴轩

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怎么防?李兰娟:要勤洗手 火神山医院:全员戴口罩紧锣密鼓赶工 3餐前量体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