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饼”“接年饭”农村四口之家的除夕菜肴有讲究

日期:01-24

原标题:“翻身饼”“接年饭”农村四口之家的除夕菜肴有讲究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中午“翻身饼”,晚上“接年饭”,今天是除夕夜,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桑岗村的村民郝贺芬老早就起床,开始忙活一家人的除夕三餐。

“翻身饼”“接年饭”农村四口之家的除夕菜肴有讲究

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准备全家人的除夕饭

距离北京城区近200公里的桑岗村是一个宁静古朴的村落,郝贺芬是村里有名的“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妇女。煮肉、炸素丸子、蒸米粉肉……从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开始,郝贺芬就开始为全家人的除夕三餐忙活起来了。

“翻身饼”“接年饭”农村四口之家的除夕菜肴有讲究

蒸米粉肉。受访者供图

“翻身饼”“接年饭”农村四口之家的除夕菜肴有讲究

炸素丸子。受访者供图

“每年除夕,我们夫妻两个人,加上我儿子,还有我婆婆,一共四口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人少,可是菜不能少。我怕除夕忙不过来,所以每年都是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把菜提前预备好,把肉提前过一遍水,丸子提前炸好,过年了,就得有个过年的样子和气氛。”郝贺芬看来,全家人一起过春节,再累都是幸福的。

除夕吃口“翻身饼”来年日子越过越好

中国人除夕的餐桌上各种美味佳肴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讲究或是说辞。像是桑岗村的村民,每逢除夕的中午,主食之一必须得是烙饼,当地人称其为“翻身饼”,四口之家,炒上6到8个小菜,配上“翻身饼”,才算是桑岗村正宗的除夕午饭。

“翻身饼”顾名思义就是希望来年能够翻身,日子越过越好的意思。郝贺芬说,这“翻身饼”在吃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美好寓意主要取自烙饼过程中“翻饼”这个动作。

上午和面,中午外焦里嫩、金黄色、热气腾腾的“翻身饼”就正式出锅上桌了。郝贺芬一家四口每人掰了一块儿,因为太热,得在手里翻腾两次,降降温,这才能入口。

除夕蒸好“接年饭”过了初一才能吃

放下碗筷,全家起身开始收拾盘碗,然后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有家人陪伴的除夕,再平淡也是幸福满满。

“翻身饼”“接年饭”农村四口之家的除夕菜肴有讲究

肉皮冻。受访者供图

下午时分,郝贺芬起身走进厨房,开始为一家人的年夜饭忙碌,丈夫、儿子也在一旁帮忙打下手。

郝贺芬把大米、绿豆等各种粮食混合装到一个盆子里,反复洗净后,放入锅中开蒸。“这叫‘接年饭’,必须是满满一盆,不能欠一点儿!”郝贺芬告诉新京报记者,按照村里老人的说法,大年三十儿,捞上满满一盆饭,寓意着来年有饭吃、能吃的饱,所以这饭必须满、必须瓷实!

“翻身饼”“接年饭”农村四口之家的除夕菜肴有讲究

“翻身饼”。受访者供图

别以为这“接年饭”就是年夜饭的主食,相比“翻身饼”,“接年饭”在吃法上也更讲究些。按照桑岗村的习俗,除夕做满满一盆“接年饭”当天却是不能吃的,必须过了初一才能动,至于原因,郝贺芬也不太清楚,就是一直沿袭着这种做法。为了不让蒸好的接年饭发干、影响口感,大伙儿会用一张干净的湿布将接年饭盖住。“过去,不少老人还会在‘接年饭’上插上一根芝麻秸秆,有‘辟邪’的说法,但是现在年轻人已经很少再插秸秆了。”

桑岗村的村民如今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无论是“翻身饼”还是“接年饭”,都是淳朴的桑岗村村民对于美好未来的一种期盼。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

编辑唐峥校对李项玲

跨越3600公里的反向团聚 “待机最长”年夜饭 云南鼠街村从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