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交出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

日期:01-20
云南

原标题:七彩云南交出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

新华社昆明1月20日电题:七彩云南交出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丁怡全、庞明广

这里蓝天白云为“标配”;这里物种丰富,生态怡人;这里鸟语花香,良田沃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近年来,云南各族人民携手奋进,交出了一份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

守护“绿水青山”

李德昌的家是个白族小院,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紧邻洱海。李德昌每天都会到湖边走一走,观察洱海水质情况。

来大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洱海滩地管理员的工作量也增大了。“我一有时间就来帮助清理滩地上的垃圾。”李德昌说,只要洱海水质好,辛苦一点也值得。

为了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2016年洱海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通过实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等“八大攻坚战”。2019年洱海水质保持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

为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云南打出组合拳。“九大高原湖泊水体整体改善,劣V类水体的湖泊从2015年的4个减少至目前的1个。”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兰骏介绍,水更清,天也更蓝。去年,云南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革命性的举措推动湖泊的保护治理、稳扎稳打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兰骏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

现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成为云南人引以为傲的“标配”,美丽云南建设深入人心。

被云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聘为生态环保宣传员后,李德昌每天给游客讲洱海保护。“一定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李德昌望着碧波荡漾的洱海,信心满满。

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个叫‘九哥’,从猴群分出来后自己组建了‘家庭’……”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年过六旬的余小德像介绍自己亲人和朋友一样对访客说。护林员兼护猴员余小德是维西县塔城镇响古箐村民小组村民,他知晓每只猴子的特征和品性。

为拯救濒危的滇金丝猴,建立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与有关方面合作,探索“社区共管”,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放下猎枪和斧头,一批村民成了护林员兼护猴员。

用心呵护收到成效,科研团队估计滇金丝猴数量目前超过3000只,并呈逐年增长趋势。保护滇金丝猴的工作只是云南保护生物多样性系列工作的一个代表。

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丰富,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誉。近年来,云南基本建立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成效。

目前,云南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数百个,使全省绝大多数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藏族汉子都杰七林家住迪庆州普达措国家公园,家里的藏房、田园和周围的雪山、草场、森林、湖泊一道成为国家公园景色的一部分。

过去,都杰七林一家7口人靠砍树、放牧收入很少,年收入最多时也不过5000元。“现在,保护好山林,一年仅领到的生态、草场、旅游等各类反哺超过5万元,要是没有保护好生态,这钱就没有了。”都杰七林说。

“保住绿水青山,就有了金山银山,而且还能让子孙后代都能享受。”望着家周围苍翠的群山,护林员都杰七林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

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云南林草系统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5年来,云南林草系统累计投入贫困地区项目资金363.84亿元,占林业总投入的77%。云南落实生态护林员指标15.65万个,实际聘用17.04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17.04万户家庭、7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文才说。

2016年,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巴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丽荣成为生态护林员,这份工作年收入9600元。穿行于自己管护的2517亩森林中,王丽荣娴熟地操作智能手机拍摄并上传巡护视频。如今,生态护林员正成为众多村民的新身份,他们实现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

5年来,云南林草系统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云南省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55.7%上升到2019年底的62.4%,夯实了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生态基础。

将“传统”孕育成“传奇”——“摘帽县”河北新河的脱贫故事 红宇新材预计2019年扭亏,暂停上市风险有望解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