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境外媒体聚焦:中国经济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参考消息网1月20日报道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国内外环境和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从2020年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依然坚实、有利条件依然较多,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
平稳运行基础依然坚实
据香港《信报》网站1月19日报道,孟玮称,中国201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人均GDP一般在3万美元以上,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报道称,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方扩大对美国的进口,孟玮表示,中美两国经贸合作互补性较强,扩大自美进口,有利满足国内居民对优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另据路透社1月17日报道,在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的情况下,中国2019年全年成功实现6.1%的经济增速,尤其去年12月工业、投资、进出口和消费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呈现明显改善。随着中美摩擦阶段性缓和以及国内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分析人士预计这种向好态势在2020年将得以延续。
报道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这一事实并没有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宏观政策层面预计将保持连续性,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托底经济稳增长的同时,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歇,开放的大门也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经济学家连平称:“2019年在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大、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还能实现6.1%的增长,比预期还是来得好一些。”
“制造业和工业改善是比较明显的,这个态势在2020年预计还会延续,并对未来一个阶段的经济运行带来正面支撑。”连平称,“宏观经济一季度应该会保持平稳向好的态势,1月向好的数据会相对多一些,出现较大面积好转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太可能打开“刺激龙头”
据法新社1月17日报道,尽管中国官员们警告说会进一步遇到困难,但17日公布的其他数据还是表明,下降趋势将见底。
报道称,分析人士说,中国当前不太可能打开“刺激龙头”。
牛津经济咨询社亚洲区经济研究主管高路易说,鉴于全球前景改善和中美签署经贸协议,北京不可能采取重大货币宽松政策。
报道称,分析人士和官员们预计今年经济将稳定下来。高路易强调,经贸协议对出口以及商业投资情绪和消费来说是个好兆头,它还降低了局势升级和限制企业与金融等其他方面“严重脱钩”的风险。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东明说,削减税收等更多支持性国家政策有助于稳定国家经济增长。
着力化解“中等收入陷阱”
据《香港经济日报》网站1月18日报道,内地经济表现略胜于预期,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维持在6%,与第三季度基本持平,令全年增长达到6.1%,而“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出口)亦都略胜于预期。
报道称,今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美刚达成了经贸协议,为今年创造了好开始。
除此之外,内地去年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中长期的更大挑战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报道称,有了前车之鉴,中央已在多方面着力,包括力推经济转型和创新等。在经济核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上,已有一些好的进展,如去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升至53.9%,较上一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
报道认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并要创造够多及高薪的职位,这是中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中长期必须战胜的难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继续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现代化强国。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