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一字之差”,显示出招亮剑深意

日期:01-17
政府工作报告

原标题: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一字之差”,显示出招亮剑深意

摘要:当上海长期倚重和依赖的传统动能受到影响,就应该直面现实,加快行动,突围破局,重新寻找稳定可靠的新动能。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一字之差”,显示出招亮剑深意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一字之差”,显示出招亮剑深意

2020年,历史跨入“20年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时也是经济外向度高、开放度高、外贸依存度高的口岸城市,外部环境的细微变化,第一时间就会传导到上海。

《政府工作报告》并不讳言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事实上,一度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的外贸进出口,去年已感受到阵阵凉意。而作为上海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则因全球汽车行业深度调整而受到冲击。

尽管“两会”上披露了去年上海含金量颇高的经济数据,展现了上海经济的韧性,但窥斑见豹,上海今后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仍然让代表委员们关切。

一方面,做好攻坚突破、克难前行的心理准备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历史昭示着,大变局中总不乏新机遇。如果能瞄准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积极作为,主动出击,率先启动适应新形势的新引擎,建立起发展的新优势,就有望斩获属于先行者的丰厚回报。

当上海长期倚重和依赖的传统动能受到影响,就应该直面现实,加快行动,突围破局,重新寻找稳定可靠的新动能,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征程跋涉准备好充足的动力保障。

瞄准新领域,壮大新动能

培育壮大新动能,首要任务是做足增量。

这意味着,上海要着力推动一批企业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产业培育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缜密分析和前瞻研判。

上海近年来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谓深思熟虑,这些行业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对传统行业进行赋能,而且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很高。

今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为了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海加大了对核心技术的攻关,引进了一批补链、强链的项目落地,在临港新片区打造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

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上海创建了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多个研发项目落地,并积极布局算力、算法和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商汤、依图等重点企业实施重大创新项目。

对生物医药产业,上海将制定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加快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加强跨区域产业布局。

在积极培育下,近几年这三个产业已经实现了快速增长,所占比重也逐步提高。《政府工作报告》披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

为了进一步增加新兴产业的体量和比重,上海去年推动国家层面制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对各类新兴产业,上海当下还要用好投资促进这一招。要放眼域外,向头部企业和优秀团队抛出橄榄枝,有效招商引资,让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互促进,加快构建集群,打造产业高地,促进新兴产业壮大成势。

嫁接新元素,激活“老产业”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能简单地“喜新”“厌旧”,也不能生硬地“辞旧”。增强经济发展的动能,必须激活体量庞大的传统行业。

从逻辑上说,新与旧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转化、相互融合的共同体。只有新与旧相互辉映,方能大放异彩。

从产业界的成功案例可知,传统产业瞄准新需求,研发新技术,运用新模式,开创新业态……嫁接新元素之后,就会重现生机,焕发活力。事实上,那些顺应消费趋势,不断升级产品的企业已经赚到真金白银。

以异军突起的“新国货”为例,不少企业摸准了消费心理,推出解决现有市场痛点的产品,赢得了市场认可;一批老牌国产品牌主动贴近年轻消费者,重回消费者视野;还有一些通过挖掘中国元素和民族元素,激活了消费者的热情,诸如故宫、敦煌等中国传统IP衍生品在网上热销,都是国际品牌难以提供的。“新国货”的崛起再次证明,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产品。

上海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老字号品牌,看上去他们代表着“旧”,但胜在技术储备坚实、产品质量可靠、抑或品牌根植于消费者记忆深处。如果能借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产业赋能改造,增添“智慧因子”,打破“信息孤岛”,提升自动化水平,在保留经典元素的同时大力创新,就能“柳暗花浓又一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200项企业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报告》还明确提出,提质升级汽车、精品钢材、精细化工等重要产业,重振老字号品牌,可谓切中要害。

出招亮剑,抢抓新机遇

形势逼人,机遇催人。2020年,如何能更好地促进新旧动能转化,促进新与旧融合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区都要出招亮剑。

要争分夺秒,抢抓新机遇。

放眼四周,世界各地都在招商引资,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善于拼手速、抢工期、比执行,要让特斯拉经历的“上海速度”成为常态。

对上海各区而言,在各项工作中都保持“抢”的劲头,看到项目就“眼睛发绿”,为企业服务要“一路小跑”、手疾眼快。谁行动更快,执行力更强,就能在这一波“手慢无”的竞争中斩获更多。

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基础和资源要素优势,根据自身特点,找准产业定位,确定特色产业,是各区必做的功课。

考虑到新兴产业的共性在于“创新”,政府部门的老规定要适应新产业发展,要求政府部门沉下心,深入把握产业规律,找准企业发展的最大关切,及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这样才能打造产业新优势。

这些年,松江区打造G60科创走廊,奉贤区发展美丽健康产业,徐汇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都有不俗表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大飞机创新谷、市西软件信息园、嘉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北外滩金融航运集聚区、市北高新园、长阳创谷、西岸智慧谷等产业载体发展,颇值得期待。

要破除阻碍,优化营商环境。

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全球趋势,这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排名争夺就能看出。上海已连续3年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召开会议部署优化营商环境,足见对营商环境的看重。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并明确要探索“一企一证”“一业一证”等创新,加强企业服务和投资促进体系建设,切实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从“有求必应”到“有呼必应”,更凸显了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的平等关系,也强化了政府服务企业“店小二”的服务精神。这一理念,为各区、街镇今后做好企业服务提供了参照。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小桔车服首“开放” 柳青:帮助了一些司机度过低谷期 技术产品再升级,北京现代今年冲击75万辆销量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