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专家的“蒲甘情缘”

日期:01-16
李炳南

原标题:文物保护专家的“蒲甘情缘”

新华社昆明1月16日电(记者严勇、杨一苗)每次从缅甸蒲甘回来,李炳南因腰痛加重总得往医院跑,有时还要住院治疗。可他倒说得轻松:佛塔修好了,我这点伤痛算啥?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中国文物保护专家因2016年参与古城佛塔震后修复工作而结下的“蒲甘情缘”。

2016年8月24日,缅甸蒲甘发生6.8级地震,当地400余座佛塔、佛寺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同年9月19至27日,应缅方请求,由国家文物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单位的12名中国专家代表团赴缅对蒲甘佛塔震损情况进行初步联合评估。

作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炳南参加工作30余年,有着丰富的地上文物修复经验。此次作为专家团成员之一,他的主要工作是对受损佛塔进行调勘评估。“既是荣誉,也是考验。”他说,抵达后第二天,在与缅方专家会商后,中国专家代表团很快便开始实地调勘。

一行人以老专家居多。28岁的吴沄跟在李炳南后面,负责受损佛塔的考古勘探。“刚下飞机时发现很多佛塔塔尖受损严重,很心疼。”她说。

当时缅甸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中方代表需在一周以内对20余座受损较为严重的佛塔进行调勘。按照当地习俗,进寺庙者必须脱掉鞋袜,赤脚前行,还得身着长裤。“震后的佛塔周围,碎渣很多,走在上面很不适,加上气温高,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李炳南回忆。

早上7点出发,中午11点休息,避开午间毒辣的太阳;下午4点继续工作,晚上9点才从高高的塔尖下来。“在有可能发生余震的情况下,我们全程都要戴着安全帽。”吴沄说,很多老专家白天忙着实地踏勘和紧急加固,晚上还得及时梳理出报告,连续奋战了好几个通宵。

最终,调勘评估报告得到了缅方的高度认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炳南连续三次赴缅,初步确定中方主要援助项目,并形成可行性报告。2017年5月,中缅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开展蒲甘古迹震后修复和保护工作的谅解备忘录;次年9月22日,中缅双方在蒲甘签署援助修复他冰瑜佛塔协议。

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等国际文物保护理念,李炳南带着缅语翻译去当地很多工匠家请教,一待便是大半天。他说,缅甸文物保护专家的专业素养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我们都出于对文物的热爱。整个过程双方充分交流讨论,吸取各方意见。”

“其中,他冰瑜寺主塔高达60多米,是蒲甘最高的佛教建筑,备受缅甸民众推崇,但震后受损严重,修复难度较大。”李炳南说,经有关部门批准,云南文物保护研究所负责项目设计、监理等工作;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成为项目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体修复、考古发掘等。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介绍,缅甸6月至10月为雨季,2019年专家团队已对佛塔中层及以上部分进行紧急防水和支护,防止佛塔在雨季中受到二次破坏。目前,蒲甘古迹震后修复和保护工作初步方案已顺利完成,其中包括物理加固、局部修理、抗震技术应用、三维扫描、内部壁画修复等多项内容。“至于难度较大的他冰瑜佛塔,预计2020年6月开工,计划工期为9年。”

2019年7月,蒲甘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赵强说,中缅两国文物保护专家同心协力,共续两国人民“胞波”情谊,古城定能再次绽放光彩。

香港孩子不知《三字经》,这样的教育缺失如何避免? 拼多多年货节订单同比增长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