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委员关注“营商软环境”,建议降低创业者子女入学门槛
委员建议,降低劳动者在住房、汽车购买及子女入托、入学方面的门槛,提升和改善北京市在医疗、养老等社保领域水平。
新京报讯(记者马瑾倩)正在进行的北京“两会”上,“营商软环境”成为今年政协多名委员的新关注。委员建议,降低劳动者在住房、汽车购买及子女入托、入学方面的门槛,提升和改善北京市在医疗、养老等社保领域水平。
去年,世界银行发布排名,中国大陆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从2017年的第78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31位。
今年1月1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北京营商环境步入3.0,营商改革政策上升为法规制度。
随着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更多委员开始关注“营商软环境”的进步空间。
焦点1:营商环境应更关注人,建议降低创业者子女入学门槛
无党派界别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刘桓认为,目前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中,相对地忽略了对劳动者的生存发展条件的评价。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在现有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之外的软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营商软环境”包含法律环境、文化教育环境、社会保障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即更加关注人。”刘桓表示。
刘桓建议,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建议修订和完善企业及居民个人财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举措,纠正一批相关领域中的错案,让中外企业家真正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公正,放心地投资于北京,置业于北京。
对此,民建界别委员马光远表示赞同。此外他认为,“一个城市的未来还在于人才和青年。北京创业的条件、机会、包容力、吸引力都是非常强的,但很多年轻人反映房价高、摇号多年,这种条件生活和创业相对是不容易的。”
刘桓建议降低在京投资创业者和劳动者在住房、汽车购买及子女入托、入学方面的门槛,以吸引他们在京投资创业和劳动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提升和改善北京市在医疗、养老等社保领域水平,免除投资者和劳动者在京创业和工作的后顾之忧。
焦点2:政企沟通有待完善,建议建立民企问题直通车
工商联界别委员李志起在写提案前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受访企业家认为政企沟通机制很重要且很有必要,他认为,这说明目前企业家的心态已经从最初“怕官躲官”转变为“亲官近官”,企业愿意敞开心扉与政府接触沟通。但同时认为,政企沟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是保障政府部门能够听到企业的普遍声音。李志起建议,建立政企年度协商机制,筛选部分近期值得关注和发展的企业代表,以季度为基本的时效,从市一级到区一级普遍开展企业座谈会。同时,制定具体方案,保证出台涉企政策前征求企业意见,“重点政策广泛咨询”。此外,强化民营企业问题直通车机制,收集汇总企业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确认其真实性、有效性并直接报告给市委和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成为民营企业稳定的发声渠道。
同时工商联界别委员赵玉金表示,从政商相处来看,民营企业还是存在一定的交往盲区和认识空白。他建议,希望能够邀请相关部门定期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做专题辅导报告,同时推动制定并普及政企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避免生产经营和正常交往中的错误点。
政府加强数据化、信息化治理成为委员们建议的重要内容。委员张一春建议,破除政府各部门信息孤岛,强化以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为核心的办事方式,行方便之门,建立政府部门不作为的追责机制。经济界别委员、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郭为民同时建议,加强数据治理,利用新技术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的技术,把企业的财务、税务、产业链、供应链的数据和政府的政务数据有效整合起来。
焦点3:企业融资难,建议发展数字银行提供个性化服务
就像坐跷跷板,企业融资就是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但在这个过程中,想要从资金短缺的位置上落下来却一直是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困扰的事情。
来自科技界别的委员赵毅武认为,融资难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众多银行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按现行考核机制,一旦发生不良贷款,业务员、信贷审批员、高管都会受到追责,而且是终身追责。这就导致信贷员会尽量避免贷款给风险更大的民营企业。
因此他建议,尽快完善改变银行业务考核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考核的权重,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的机制,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免除相关人员的责任,鼓励基层机构相关人员包括风险审批人员客观评判引起的市场前景和阶段性困难。
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郭为民介绍,随着一系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举措出台,截至2019年9月,全国小微贷款余额超过36万亿,较年初增长20.8%,贷款利率也稳中有降,可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但想要根治问题,实现个性化金融服务,郭为民提出,希望能够探索建立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他介绍,由于物流配送体系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等的完善,传统的电商得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但线下企业很难复制。同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由于成本和效益难以平衡,几乎很难实现。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设立新型数字银行。郭为民希望,北京市能积极争取发展,只有通过这类从零开始、以数字架构和数字应用为基础的新型银行,才能更有效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当然他们仍需要人民银行、国务院批复金融牌照。”
焦点4:商事案件数量多,制定简易程序、强调诉前调解
“司法是最大的营商环境,企业家的信心来源于司法预期的稳定。”1月13日下午,“优化营商环境”协商会上,工商联界别委员周明德表达了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现场有委员分享,曾出现企业家因获投诉,被依法进行司法检查,但由于处于涉案调查阶段,对客户、银行、企业员工都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因为风险问题出现上述融资难问题。
因此,周明德建议,厘清企业和企业家的关系,将两者明确分开。例如避免企业家因为所投资企业问题,或因为细小可解决问题而被列入黑名单。同时,他提出,一旦进行司检调查,结束后应当尽早予以回复,让企业及其客户吃上“定心丸”。
科技界别委员薛向东在界别会上同样表达过该领域的建议。他表示,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北京市法院案件数量增长特别快,目前基层法院手里案件数量大,审理法官少的矛盾特别突出。
他建议,尽快增加法院的编制,比如可按照辖区受理案件数量核定员额。同时提高法官待遇,把法官作为特殊社会治理人员和高精尖人才,在落户、住房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法官参与基层法制建设上。同时,制定快捷审理简易程序,强化诉前调解和对接,同时做好案后的事宜工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新京报记者马瑾倩
编辑丁天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