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完上海地铁与ETC,这位代表为什么说,宅男可能是最环保的人?

日期:01-15
城市建设

原标题:谈完上海地铁与ETC,这位代表为什么说,宅男可能是最环保的人?

摘要:大自然有不断自我修复的能力,城市也有

谈完上海地铁与ETC,这位代表为什么说,宅男可能是最环保的人?

“最环保的人,不一定是去珠穆朗玛峰登山的人,却很可能是宅在城市里看探索频道的人。”今天下午,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浦东代表团全团审议期间,市人大代表、上海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围绕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给出建议。

尽管话题很大,但施政的切口很小。“我认为可以借鉴生态的理念来建设我们的城市。”

人们谈到生态,往往会细数一些指标,却忽略了生态最重要的三个特点:平衡性、系统性、多样性。“这恰恰是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学习的。”

施政说,城市建设中,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平衡性。“很多人觉得城市存在本身就是破坏了生态,所以大家向往诗和远方。可实际上,经过有效组织的城市生活,很可能会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消耗。试想如果大家分散在各个角落,那生态成本会有多高?所以城市本身是符合生态的,关键在于有效组织。”

去年,施政调研了浦东新区高行镇,发现当地有5万居民,但联通镇区和外部的道路只有3条,周边轨道交通大概只有3个站点,平均距离3公里。再加上周围没有大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必然造成出行需求和交通运输的不平衡。类似的还有小陆家嘴,当地可以提供工作岗位,但无法满足居住需求,路网密度低、路幅比较窄,容易造成潮汐式交通问题。

“我建议确保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式平衡,在城市规划和更新中,务必考虑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功能整体布局,优化职住平衡,提高城市的有效组织和运行效率。”

其次,要关注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施政认为,发展城市化是潮流,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仅仅发展单一要素——单一要素增长很可能是野蛮生长,而有时一些看似冗余的布局,却有助于整个城市系统的健康发展。

比如轨道交通,不能说有了地铁,就可以缺少地面和其他多种交通的补充。同样,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优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不仅满足出行需求,很可能会带动整个街道的商业活动。

“路不走通,很难形成街道的发展局面。而且,守望商业的眼睛,也守望者我们的街道。”她说,“路边隔三差五透出来的灯光,和头顶的摄像头一样,能给我们安全感。”

此外,城市还需要保证多样性。“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不但要有活力,还要丰富多彩。”,施政说,“不要紧盯着高等级人才,很难想象一座城市只有博士,新移民也必不可少。”

城市交通方面,要建立立体的标准体系——不是硬邦邦的数字,而是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提升、与需求不断适配的体系。“最理想的状态是地下二层是轨交、地下一层是公交,这也符合上海老龄化的特点。”

施政强调,城市运行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比如近来舆论热议的高速公路取消收费站和ETC问题,本是好事,但若推得太快,难免会有瑕疵。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就意味着要对症下药解决可能存在的毛病,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大自然有不断自我修复的能力,城市也有,”她说,“向生态学习,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路径。”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涂污"小美人鱼"的"港独" 连英驻港领馆也受不了了 “蛇吞象”式收购闹剧后 吉药控股2019年预亏15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