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跨年晚会谁是大赢家?
年轻人需要一台什么样的晚会?
今年B站也强势加盟,分食跨年晚会收视市场,节目现场十分吸睛,获得好评无数。这场华语乐坛、娱乐圈甚至其他跨界圈子的顶级盛事,到现在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回顾央视和几大卫视的跨年晚会,不同的主题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有多大?哪家晚会收视率最高、自己家爱豆出现了几次、流量巅峰是在几点,这些问题在社交网络上仍然能引起话题讨论。
湖南卫视收视最高
央视节目种类最全
对于每年的跨年晚会,观众最看重的就是嘉宾阵容。通常,跨年晚会邀请的嘉宾都是本年度人气较高或者有作品正在热播的明星。自带流量的嘉宾阵容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跨年晚会的人气高低。
毫无疑问,今年跨年晚会的竞争力和人气主要集中在央视以及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六个平台。
从收视情况看,跨年晚会的赢家主要是央视和湖南卫视两个。
湖南卫视收视率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2019年湖南卫视有不少人气较高的综艺节目,邀请嘉宾方面自然比其他平台更有优势。不管是TF Boys的再次同台,还是温拿五虎的再聚首,都抓住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好。
央视的阵容也不差。比如请来了蔡依林、李宇春、宋祖儿、陈学冬以及《爱情公寓》中的一些成员,娄艺潇、李佳航、李金铭等人在舞台重聚。再加上节目种类比较丰富,不仅有歌唱,舞蹈、京剧也都有表演,不同节目类型爱好者都有赏心悦目的节目可观看。
从实时数据看,央视(CCTV-1)的跨年在开始收视率较高,位居第一。湖南卫视紧随其后,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之后央视的收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被湖南卫视反超。
另外,还有一个规律。几个平台的收视峰值都出现在22点之前,而并不是人气最高、最具有看点的00:00,说明22点之前看电视的人最多,22点后很多人都没有再看节目了。
从主题看人群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央视跨年晚会的主题是“启航2020”,湖南卫视主题“极致青春”、东方卫视“圆梦东方”、江苏卫视“用奋斗点亮青春”、北京卫视“环球跨年冰雪盛典”以及浙江卫视“感恩有你”。
光从主题上看,各大平台在年轻人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央视晚会中“青春,永远”篇也是内容最丰富的篇章。
20-29岁人群是对跨年晚会最感兴趣人群,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在这部分人群方面吸引力较高。
年轻人对娱乐的追求要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各大平台在邀请嘉宾和节目设置上重点考虑年轻群体,也是人气和收视的一个保障。
央视因为节目种类多、受众基础分布广泛,所以感兴趣人群分布也相比其他卫视平台要分散一些。
去年《乐队的夏天》火了,今年的跨年晚会上共出现了9次乐队表演,且大部分都在《乐队的夏天》里有过精彩表演。
凤凰传奇和胡夏成为这次跨年晚会最忙的嘉宾,他们分别参加了央视、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三台晚会。胡夏唱了两次《那些年》,凤凰传奇唱了三次《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有些明星虽然只上了一个平台,但也十分敬业。像张靓颖在北京卫视的跨年晚会上,一个人连唱了《G大调的悲伤》、《我走了以后》、《画心》等八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毫无疑问,《野狼disco》成为表演最多的节目。除了江苏卫视是歌曲原唱本尊演绎之外,湖南卫视腾格尔和杨幂、东方卫视李克勤和周深、北京卫视凤凰传奇都表演了这首歌曲。
年轻人需要怎样的晚会
跨年晚会已经过去一周有余,但这场带动娱乐话题的顶级盛会在网络上还在传播和讨论。
从网络热度看,高收视的湖南卫视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除了高人气明星嘉宾,湖南台今年跨年晚会也别出心裁地将舞台选在了海南海口五源河体育场。因此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在舞美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现场的灯光舞美都非常的不错,能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
北京卫视的主题定为“环球跨年冰雪盛典”,除了在邀请乐队数量最多之外,日本人气明星花泽香菜也加盟到晚会中来。还有勾起无数80后、90后青春回忆的西域男孩倾情献唱,让人直呼过瘾。
从央视和几大卫视的节目单看,“我们、我的、世界、爱国、朋友”等词汇成为表现最多的关键词。
这一代的年轻人,普遍的自我价值观要更高、更博爱、更包容、更有同理心,也很爱国。所以青春、怀旧、感恩、爱国就成为了各平台跨年晚会的主基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B站的晚会引起了业界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推崇。不管是ACG、国风、VLOG,还是大众明星,多元、丰富的内容生态是年轻人最喜爱的。
泛青年文化传播,做自己、最青春,B站把握住了这一代年轻人的脉搏和心跳,踩在了流行的前沿上,成了最懂他们的社区,B站的晚会则成了年轻人的小众亚文化走向大众的一个缩影。
2020年,90后集体奔三了。对于他们来说,与青春相关的日子,是每一次与世界的对话,是每一次对自我新的认知。故事易写,岁月难唱,时间的车轮从身上轧过,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追的动漫、一起看的电视剧都已经变成了回忆。
船有渡口,人再无少年。跨年夜的狂欢,不仅是一场音乐舞会的饕餮盛宴,也是对青春的一个回顾和交代,也是一个新的启航。
新媒体编辑:陈华罗
新媒体设计:甲晨晨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