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②|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工作新局面

日期:01-09

原标题:湾区都市品质东莞②|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工作新局面

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②|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工作新局面

■2019年9月27日,东莞全市地标集体亮灯,夜空被璀璨的“中国红”点亮,整个城市犹如一幅缤纷绚丽的画卷记者程永强摄

刚刚过去的2019年,东莞改革发展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通过大力实施好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空间拓展、产业体系升级、基层基础强化、民生福祉增进、重点改革突破“六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工作新局面。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提高市民对东莞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当前,东莞迎来“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但是,与大湾区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广州、深圳、香港等周边城市相比,东莞城市品质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委市政府准确“把脉”,提出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形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格局。必须以参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为契机,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抓紧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品质内涵,加快推动城市升级。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下更大力气,努力提升城市的档次、品位和内涵,不断提高对项目和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市民对东莞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对于东莞市民来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城市中心区的“蝶变”。每当华灯初上,沿着鸿福路到东莞大道,一路流光溢彩,整个城市犹如铺开的一幅缤纷画卷,多种照明方式的结合应用,让整个街区“变身”现代感十足的梦幻世界。

“东莞确实变靓了,感觉提升了一个档次。”去年12月,市民张女士一家第一次来到民盈·国贸城的观景平台,连称自己也被震撼到了。她拿起相机多角度连拍,霓虹璀璨、交相辉映的东莞城市夜景“刷爆”了她的朋友圈。

震撼的背后,是中心城区夜景灯光景观品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共安装30万米电缆、6万套灯具,可以说是重新焕发了中心城区的夜景魅力,提升了东莞城市景观形象。

过去一年,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推进东莞大道绿脉提升,使其既有城市主干道功能,同时也成为景观大道、迎宾大道、记忆大道;建设21个中心城区街头小景项目,做到“一点一特色,一驻一风景”;聚焦“三大沿线”综合整治,其中清理广深港高铁、广深铁路沿线“脏乱差”问题约1500宗,拆除窝棚约1450处共计约19.1万平方米,翻新建筑物外立面约36.5万平方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基本解决;深入实施“洁净城市”“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完成新建及升级改造公共厕所1115座,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还要优化城市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内涵。过去一年,东莞全力推进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山水莞邑。最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国际商务区完成规划方案并启动全球招商。在拆迁安置补偿方面已完成70栋建筑签约工作。召开招商交流会,10家知名企业与我市签署意向协议,意向投资额达410亿元。

过去的一年,东莞的汽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成为全省继深圳以后第二个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的城市。如何破解机动车数量增长带来的城市管理难题?东莞提出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让交通出行更畅通。具体而言,通过深入开展品质公交创建、学生接送绿色通道、交通秩序整治、停车管理优化、智慧交通建设、魅力慢行提升等11个专项行动,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和城市文明水平。此外,完成第二、三批共56个交通拥堵节点整治。

水污染治理问题,一直是东莞近年来继续“恶补”的短板之一。过去一年,东莞治水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国考断面水质不断改善,鹭鸟重回茅洲河、石马河;管网建设通水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污水管网体系日益完善;涉水环境执法成效明显,工业污染管控持续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完成109条内河涌整治,绿水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②|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工作新局面

■东莞大道升级改造后更令人赏心悦目

实施发展空间拓展工程

重大平台开发打造高品质新空间

东莞已经进入大湾区时代。位于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的东莞,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创新驱动发展的明显优势,还有突出的成本优势等等,被外界看成是“镶嵌在大湾区的璀璨明珠”。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和土地资源承载力已接近极限,新增建设用地后备空间十分有限。

有好项目、好企业“相中”东莞,如何将其承接下来、承接得好,成为考验这座城市的一个现实课题。对此,东莞提出要坚持用好增量和盘活存量两手抓,坚持节约集约原则,推动新增用地向都市核心区和重点发展区域倾斜,突出向城市更新要空间,切实提高空间承载能力和产出效益。这其中,最大的“杀手锏”就是要以滨海湾新区、松山湖高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创新区等重大平台开发打造高品质新空间。

提升和强化松山湖集聚创新引领发展能力。过去一年,松山湖高新区GDP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快、含金量高。其中,前三季度,实现GDP548.4亿元,同比增长11.1%。加快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对松山湖科学城进行规划范围调整,范围扩大至90.52平方公里。持续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落实。散裂中子源束流功率已从50kW提高到80kW,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相继动工建设。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引进18个科研团队入驻大学创新城并开展研究工作,确定了16个前沿材料研究方向,创新样板工厂科研团队,招引了“双聘”和全职人员共370人,其中10位两院院士。

加快推动滨海湾新区建设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过去的一年,作为力争打造成为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平台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窗口,滨海湾新区紧抓“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三大产业主攻方向,截至2019年11月底,新签项目7个,包括正中创新综合体、中建五局华南区域总部项目、冯氏与汇亚集团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涉及投资金额1365亿元,累计引进投资总额超4000亿元。紫光芯云产业城、OPPO智能制造中心、欧菲光电影像产业、正中创新综合体等项目列入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均已顺利完成供地并开工。此外,滨海湾新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包括争创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争取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土地资源统筹政策,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等等。

推进水乡功能区建设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过去一年,水乡功能区围绕城市发展格局,全面强化发展规划统筹;围绕承接统筹事权,积极打造高效水乡品牌;围绕土地整备工作,着力推进拓展优化空间;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其中,启用水乡政务服务大厅,建设高效水乡服务平台,实现24小时线上全流程审批;推动一手商品房办证由3个工作日办结压缩至1小时。累计受理审批业务16821宗,平均每个工作日140宗,累计办结16479宗,办结率98%,整体审批时间减少三分之一。集中签订合生国际双创科技城等一批项目框架协议,协议投资总额超400亿元。

实施产业体系升级工程

产业招商规模创2016年以来同期新高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和核心竞争力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东莞提出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山湖科学城等一批具有前瞻性、前沿性的重大研发创新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建有新型研发机构3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到111家,其中国家级24家,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6200家,继续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拥有省级创新科研团队36个,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获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立项174项,比2018年全年数量增长527%;全年全市R&D投入占比约2.6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42.1%,科技贡献率达60.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9件。

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过去一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7.5%-8.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预计达54%;工业投资702亿元,同比增长15.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比例达42%。形成增加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1个,培育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2家,均超过年度目标。我市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标候选名单,位列全国新一代信息通信领域第二名。

加强产业精准招商。全市共引进内外资项目4093宗,协议投资额2930亿元,总体规模创2016年以来同期新高,单个项目平均规模较2018年大幅增长39.6%。其中,引进超亿元内资项目255宗,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106宗。

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工程

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去年3月13日下午,横沥镇恒泉社区升平西街的一间出租屋内,一辆电动车突然冒烟并自燃起火,租客王先生果断拿起墙脚的灭火器迅速扑灭火苗,火势得到有效控制。3个多月前,辖区网格管理员朱建恒在巡检中,发现这间出租屋未配置灭火器,便对出租屋管理人邓阿姨进行了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邓阿姨随后配置了灭火器,这才使得前文说的火情迅速化险为夷。

像这样的社区网格员,东莞已有近万名。他们每天行走在基层一线,帮助群众的事例屡见不鲜。东莞593个村(社区)被划分为2958个基础网格,全市建成上下联通、运作高效的市镇村三级指挥调度体系,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格局。作为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工程,“智网工程”已成为东莞社会治理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截至目前,“智网工程”入格部门已从原来的11个增至15个,入格事项已从原来的103项增至220项。在茶山镇试点部署网格员“移动感知网系”平台建设,构建移动化、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手机配备率达100%,解决视频监控建设应用“最后一米”的瓶颈问题。

过去一年,东莞积极创新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机制,建立镇街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以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组织各归其位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着力完善“四个规范”。全市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全部升级成为党群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实施“头雁”工程,组织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全面提高“两委”干部和第一书记能力素质。完善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多元化解矛盾,市医调委受理案件334宗,收案量同比增长33.6%,经医调委调解结案的协议总金额2299万元;市交调中心受理案件1793宗,收案量同比增长476%,调解金额3994.5万元;平安建设促进会有会员6002人,处理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类案件共6272宗,调解成功5926宗。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去一年,全市村组集体净资产1558.9亿元、经营性纯收入1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14.6%,其中经营性纯收入增速创近16年来新高。推动全市8个次发达镇经济发展持续加快,2019年1-9月,8个次发达镇生产总值共654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实施民生福祉增进工程

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去年9月,万江第二小学迎来首批学生。该校是一所隶属万江街道全新建设的公办小学,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约31102平方米,是市政府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这是东莞教育建设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我市新增中小学幼儿园55所、学位近6万个,其中公办学位约3.5万个。共向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和优惠政策学位170724个。

在打造“健康东莞”方面,推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争创省高水平医院,推进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全市建成政府办政府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8所,打造群众“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年新增病床1740张。市第九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新大楼、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市中心血站相继开业运营,市第九人民医院补齐了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病流行救治的短板,市儿童医院是继广州、深圳后省内第三家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是我市首座肿瘤学科专用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完成立项、设计。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大楼正式立项。市水乡中心医院(一期)工程项目封顶。推广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应用,“健康东莞”APP下载量达25万次,通过平台预约250万人次/年。

扎实推进平安东莞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近年来累计打掉涉黑涉恶团伙756个。群众对于社会治安认可度不断提高,去年上半年我市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结果在全省的综合排名第12,在上年提升4位的基础上又上升4位,升幅全省第一,110警务评议第三季度排名全省第一,12345热线警务投诉同比下降7.02%,表扬同比上升250%。

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等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作为全省三个城市之一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实施重点改革突破工程

商事制度改革成功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单项示范创建候选项目

去年7月,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东莞也是全省唯一一个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实验区。

半年以来,东莞以获批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揽,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充分和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提出24项重点改革任务和首批28项请省支持事项。

启动实施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以松山湖、水乡两个功能区为试点,配套出台“1+15”系列文件,下放市级事权168项,强化功能区统筹,激发基层发展活力。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深入开展,全市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均压减50%以上。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建成启用全省进驻部门最全、进驻事项最多、综合窗集成最高的市民服务中心,共50个业务部门2711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覆盖市级所有办事窗口和政务服务事项。市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实体窗口办理业务平均等候时长11.45分钟(不含税务),平均办理时长12.69分钟(不含税务),三星及以上好评率达99.94%,五星好评率达99.9%。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成功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单项示范创建候选项目,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首席记者李金健

食用含酒精果冻成酒驾 不知情也违法 四川大学商学院基础设施投融资与运营研究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