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
整治后的深圳河水清岸绿,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整治后的观澜河清湖湿地变身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小微黑臭水体治理关系治水成败,深圳治水任务重、压力大,但市委市政府依然自加压力整治小微黑臭水体。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透露,目前,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完成整治,实现不黑不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微黑臭水体整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水务局,统筹组织各区逐一排查,于2019年初共排查出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各区委区政府迅速制定整治方案,并于2019年3月底前全面动工。
据介绍,小微黑臭水体涉及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等8个区共47个街道。包括河、湖、涵、沟、渠、塘等多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居民区房前屋后,既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对所在流域的河流、湖泊造成污染。
深圳对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制定“一河一策”“一河一图”,实施分类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宝安区沙井街道的龙津涌,原本是流经老旧社区的一条黑臭水渠,经过雨污分流、清淤补水等措施,11月中旬完成整治后,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成为了沿岸街坊邻居休闲的好地方。龙岗区横岗街道新生文化广场的一处景观塘,周边都是老屋村,涉及1万多居民,治理前水体浑浊、轻度黑臭,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目前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尹杰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完成整治,但仍存在雨季返黑等风险。接下来将开展日常巡查,动态整治,确保长制久清。
深圳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利剑三号”执法行动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在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污染防治攻坚1号令的要求,聚焦聚力水污染治理目标,去年该局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利剑三号”执法行动,通过交叉执法、联合执法、科技执法等“组合拳”,“零容忍”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3.8万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金额1.64亿元,其中实施查封扣押155宗,限产停产22宗,取缔关停18宗,移送公安行政拘留59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30宗。全年媒体曝光企业违法信息223家,企业登报道歉141家,执法震慑效果显著。
此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署,深圳市自2018年9月以来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工作,全市排查确认“散乱污”企业(场所)14724家,现已全部完成整治,其中,关停取缔5956家,占比40.4%;整合搬迁1617家,占比11%;升级改造7151家,占比48.6%,提前三个月完成整治任务。目前正在研究实施“散乱污”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零增长、零回潮。
在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如何做到既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又不干扰企业正常运营?“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大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震慑了违法排污企业,部分企业转而采取更加隐蔽的排污手段,造成监管执法发现难、管理难、取证难。”尹杰介绍说,针对这一情况,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研判等方式,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溯源排查和执法,既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又能实现精准执法。环境执法人员先后查处了多宗偷埋暗管排放超标废水、渗漏排放超标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弄虚作假等重大案件。
尹杰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科技管控和精准执法力度,实现对违法企业依法严惩、“利剑高悬”,对守法企业正向激励、“无事不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