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十四节气木版年画接了300单潍坊年画传承中有创新
仅仅让年画重回春节但还不够,还需要让年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临近春节,山东潍坊的张运祥有点忙。往年,工作室到了11月就不接单了,今年二十四节气年画一下接了300套的订单,得做两三个月。让张运祥没想到的是,此前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年画竟会有如此大的反响。“订单太多了,实在做不过来,明年计划要限量。”新做的东西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让张运祥坚持了自己的创新道路。目前,张运祥一边完成已经接下的订单,一边着手开始创新设计二十四节气木版年画后续的作品。
二十四节气木版年画。受访者供图
潍坊年画历久弥新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窗花等。如今,年画虽不再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必需品,但随着民间文化的沉淀发展,潍坊年画历久弥新。
自幼跟随父亲张殿英学习木版年画的张运祥,今年53岁,如今已是潍坊木版年画的领军人物。张运祥创作年画作品,在纸张、颜色等方面十分考究,“做木版年画,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张运祥告诉记者,制作木版年画需要绘画、刻版、印刷、补色等近1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需要纯手工完成。
此前,张运祥和父亲张殿英合作《农家乐》,画作长32米,全图用了531面画版,历时10年完成,是世界木刻版画和中国木版年画之最,在2008年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中获得奇品奖。
长卷《农家乐》局部。受访者供图
《农家乐》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节庆、游艺及风俗习惯,整幅作品上共有98个故事情节,1000多个不同的人物,所有情节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从第一个故事情节“洞房花烛夜”,到“放风筝”“春耕播种”,再到最后一个“春节走亲戚”,反映的都是北方民间习俗。
如今,张运祥在十笏园古玩城开了一间工作室,主要做木版年画的创作和研学。据张运祥介绍,潍坊当地目前有4、5家在做木版年画,但创新的很少,多数是复刻老的画样。而在做木版年画的30多年间,张运祥坚持创作新作品。
张运祥到上海社区推广潍坊年画。受访者供图
创作二十四节气木版年画
“冬至琵琶懒去弹”“捧雪飘空交大寒”……乍看,这套二十四节气木版年画,构图为竖式,版式简洁,有大量的留白,并不同于潍坊年画构图饱满的风格。
细究其中,原来创作的每个细节都有张运祥独特的创作想法,“竖式构图寓意顺,字与图呈一字型,加中间圆形印章,寓意101,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间印章是圆形,阳刻,下面印章为方形,阴刻,寓意阴阳和天圆地方之意。”可以说,整幅作品都有吉祥的寓意。
二十四节气木版年画从创意到画稿,张运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刻版经过了四个多月。“印出来后的成品反响非常好。”张运祥说,当时在创作这套作品的时候,就是希望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既可以装裱成镜框,挂在家里作为装饰,也可以做写信的手札,像信笺一样使用,用途比较广泛。
这24张节气年画,将中国传统诗、书、画、印和木版年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张运祥运用传统年画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主题,按照传统年画手工雕版,手工刷印的制作工艺,在构图与用色上,大胆突破了传统年画的风格,借鉴水墨画的用色方法,使颜色有浓淡深浅干湿的不同变化,既有水墨画的用色方法,又有木版水印的版味儿,可以说是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一种尝试。
“有人说年画该进博物馆了,我不这么认为”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人说年画该进博物馆了,我不这么认为。”张运祥告诉记者,年画是随俗而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作品。
说到传统年画的传承与创新,张运祥认为,传统年画如果固守原来的样子,缺少新的改变,便会缺少当下人们的认同,越发被冷落,应该为传统年画的发展摸索出新的道路。
连年有余。受访者供图
木版年画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将传统的木版年画手工刻版、手工刷印等,这套“根儿”传承下去,在形式上做出突破和创新,从而打磨出与现代人欣赏习惯相契合的作品,适合现代家庭装饰,与时尚潮流接轨的作品。在传承中创新,年画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张运祥说,“只有创新,不断地做新东西,年画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一定不要保守。”
近年来,“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不断在各地举行,为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走进千家万户起到助推作用,张运祥认为,“年画重回春节”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和推广方式,但还不够,还需要让年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
编辑张树婧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