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打边炉”好料茨菇地头价掉一半原因竟是猪肉涨价
茨菇在当地属于冬季鲜食家常菜,烹饪时大多和猪肉放在一起或煸炒或煲汤,受猪肉价格趋高的制约,茨菇消费量也随之减少
新京报讯(记者王纪辛)小寒节气,北方大多数农户“猫冬”的时候,广西柳州百朋镇五九村的农户还在忙碌,他们正忙着从水田里拔起一棵棵油绿的茨菇秧,采收根部圆白色的茨菇球。新京报记者从百朋镇茨菇种植户处获悉,由于雨热适中,今年茨菇丰产,但是地头价仅为去年的一半。百朋镇一韦姓茨菇经纪人告诉记者,“是因为猪肉贵。”记者采访发现,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烹饪茨菇时一定要搭配猪肉,但是,受到猪肉价格趋高的制约,当地猪肉消费量减少,茨菇消费量随之下降,因此,拉低了今年茨菇收购价。
广西农民在地里采收茨菇。百朋镇五九村委会供图
“水八仙”之一的茨菇进入采收旺季
据资料记载,茨菇原产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可以食用的部分是生长在根部匍匐茎上的白色球结。茨菇也称慈菇,和茭白、莼菜、菱角、莲藕、芡实、荸荠、水芹一起并称“水八仙”,也是只有在冬季上市的美味。
记者在柳州市柳江区政府网站看到,百朋镇茨菇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每年春、夏两季莲藕采收后,9月开始种茨菇,也有在越冬莲藕田里套种的,生长120天左右便可进入采收期。
采收茨菇时,农户穿着防水裤,站在没膝深的水田里,戴着橡胶手套的双手顺着根茎的方向,力道适中地拔出整株茨菇,每一棵茨菇的匍匐茎上都挂着至少三四个乒乓球大小的白色球结。
好的茨菇色泽洁白个头大。百朋镇五九村委会供图
“好茨菇的标准是色泽洁白,个头大,吃起来很‘粉’。”百朋镇五九村书记覃祖尚告诉记者,“五九村出产的茨菇远近闻名。村里水田有1000多亩,用来种两季莲藕和一季茨菇。为了增加土地效益,茨菇在种植方式上采用和莲藕套种,增加产出,提高农民收入。”
茨菇是一种高产稳产蔬菜,唯一要担心的是年底的霜冻。据介绍,今年入冬天气晴好,有利于茨菇生长,茨菇丰产已成定局。覃祖尚表示,由于雨热适中,平均每亩出产2000斤,亩产最高能达到2500斤。
据了解,五九村是行政村,全村有1000多户,近6000人。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中老年农户和部分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通过种植茨菇的方式增收。
茨菇地头价仅为去年的一半
五九村在柳州市西南,地势相对平坦,村里以种植茨菇、莲藕为主,水源主要依靠百朋镇里团水库。“最近两个月都没有下雨,里团水库和流经村域的几条小河都接近干枯了,造成水田缺水,不过,对茨菇没有影响,对越冬莲藕生长会有一定影响。”覃祖尚告诉记者。
茨菇田。百朋镇五九村委会供图
采访中记者获悉,随着采收旺季的到来,茨菇收购价也明显走低,五九村一位韦姓茨菇经纪人告诉记者,“最近几天茨菇地头价每斤1元到1.5元之间,仅为去年的一半。是因为猪肉贵了。”另外,多位种植户向记者证实,茨菇价格走低并不完全因为丰产,而是因为猪肉涨价了,最近一周,当地猪肉平均价格在30元一斤。
记者采访发现,茨菇在当地属于冬季鲜食家常菜,烹饪方式大多和猪肉放在一起或煸炒或煲汤,近年也流行“打边炉”时涮着吃。做熟后,洁白的茨菇吃起来软糯可口,在当地人看来,上等茨菇吃起来“粉粉的”。
受到猪肉价格趋高的制约,猪肉消费量减少,茨菇消费量也随之下降,拉低了茨菇的收购价。
“茨菇一亩种植成本在1000元左右,主要是因为茨菇苗贵,每株1毛钱,”覃祖尚表示,“今年卖价不高,收入不如去年,不过,按照眼下的产销状况都能卖掉,不会产生积压。”
新京报记者王纪辛
编辑张树婧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