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货币政策有的放矢,为制造业提供充足“弹药”
明天,备受全球市场关注的新年第一场降准将正式落地。而根据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的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七大任务,其中“稳健货币政策”连续五年被列在任务之首。
事情往往连起来看更能发现其意义所在。差不多在同时举行的新年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提出,促进制造业稳增长,要推进改革创新,同时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再往前看,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从货币政策大方向的明确,到新年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金融机构创新方式,为促进制造业稳增长提供支持,来自决策层面的一系列密集“定调”,已经释放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清晰信号。
就央行连续五年将“稳健货币政策”列为任务之首来看,首先体现的是这一轮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有的放矢,而非“大水漫灌”,为实体经济发展稳定“蓄水”。
以刚刚落地的降准为例,本轮降准预计释放的流动性资金在8000亿左右,无疑对于春节前市场资金紧张起到了“及时雨”的灌溉作用,特别是可以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中小银行将能够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这将有利于增强立足当地、回归本源的中小银行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促进地方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已成为共识,而在这一转型升级过程中,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一方面,需要更多技术研发投入的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了中国实体制造业转型的大方向之一;另一面,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外部贸易摩擦,给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极大挑战,融资贵融资难成为一些企业最大的难题,在此情境下,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其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真正立足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在新的条件下满足其创新性、多样性需求,需要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协调适应。
可以看到,近年来,在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打通金融梗阻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金融改革的关键词。
2019年,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些关键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到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层面,早在2019年年中,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创新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以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这都剑指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弹药”,进而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保障。而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之道。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贸环境中,保障实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可或缺。就此而言,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