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部署2020七大任务,有哪些变与不变?

日期:01-05
央行数字货币

原标题:央行部署2020七大任务,有哪些变与不变?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这是“稳健货币政策”连续第五年被列在任务之首,恰逢2020年首次降准明天(1月6日)落地,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降准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稳健基调。

1月5日,据央行官网披露,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关于2020年工作,会议提出七大任务。

其中,“稳健货币政策”连续五年被列在任务之首,且本次会议内容公布的时点,恰逢明天(1月6日)降准将落地。互金风险整治逾四年,央行要求2020年基本化解存量风险。同时,会议再提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称将稳步推进征信二代系统上线升级,并首次明确要加快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等。

降准落地前夕重申货币政策定调,

“稳健货币政策”连续五年被列在任务之首

“稳健货币政策”已连续第五年被列在任务之首。会议要求,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继续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坚持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首次降准将于明天(1月6日)落地,释放资金约8000多亿元。在央行元旦宣布降准消息后,有市场人士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对此,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不搞大水漫灌。体现了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央行部署2020七大任务,有哪些变与不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央行降准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稳健基调。在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下,外汇占款保持基本稳定,降准、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等成为货币投放的主要通道,当前的持续降准难以带来M2、信贷及社融增速的大幅上行,不会引发“大水漫灌”效应。

本次会议也再次明确,2020年要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发挥多部门合力,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和征信管理等政策工具,切实推动改进小微企业融资。

互金风险整治逾四年

央行要求2020年基本化解存量风险

会议要求,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基本化解互联网金融存量风险,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已开展超过四年。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打击处置一批违法经营金额大、涉及面广、社会危害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件。2016年10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

在上个月(2019年12月)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各部门、各地四年来的努力,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具体表现在几方面,包括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在营网贷机构数量从整治之初的近万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非银行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代币发行融资明令禁止,划清了底线;网联公司、百行征信成功运行。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等。

除互金风险整治外,央行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任务中还提到,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存款保险机构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加快建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

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进一步扩大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会议提出,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贯彻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进一步扩大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我国央行自2014年就着手开展了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但一直相对“低调”。2019年6月,Facebook发布Libra币白皮书,全球对数字货币关注度骤然升温,而后法定数字货币频频出现在我国监管官方表态中。

央行部署2020七大任务,有哪些变与不变?

在近日召开的“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央行研发的数字人民币,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加密资产,而是人民币的数字化。他同时指出“币花不炒”,人民币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炒作的,既不具有比特币的炒作特性,也不具有像稳定币一样需要货币篮子资产进行币值支撑的要求。

穆长春还透露,目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DC/EP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下一步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和丰富DC/EP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

再提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稳步推进征信二代系统上线升级

在提高金融服务与金融管理水平方面,会议提出,稳步推进征信二代系统上线升级,加强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协调机制建设,继续强化反洗钱监管力度。

据央行征信中心1月2日表示,截至去年11月底,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基本实现对个人金融信用信息的广覆盖;人民银行正在制定对商业银行、征信机构的检查计划,确保个人征信信息安全。个人征信系统接入各类放贷机构共3693家,已经基本实现对个人金融信用信息的广覆盖。征信系统的信息也主要用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广泛用于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

同时,会议再次提到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协调推进普惠金融工作。2019年12月25日,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自2020年1月25日起施行。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不当金融营销宣传行为,该通知明确提出八个“不得”,包括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活动、不得违规向金融消费者发送金融营销信息等。

两天后,央行又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保护消费者金融信息有颇多着墨。

“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不再空白。”资深观察人士毕研广分析称,近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与大数据公司开展合作。从金融业务角度而言,大数据风控或者是云计算能够提高效率,更能多维度,多角度地来识别风险。但大数据一旦滥用,一旦超脱了道德、法律的界限,就变成了“过分获取个人隐私”,把获取的隐私数据当成“商品”来交易。这不仅是违法,更是犯罪。

毕研广还表示,2019年三季度起,大数据公司接连被查,几乎都是指向了泄露隐私、非法获取隐私,一些大数据公司转型方向就是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但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别管是数据外包还是风控外包,要先看有没有保护消费者。不仅如此,如果金融机构和外包公司合作停止,外包机构应该及时销毁数据。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泄露客户隐私”,把隐私当成“商品”进行交易。

新京报记者程维妙编辑赵泽校对吴兴发

长安欧尚科赛推价值20000元新春购车优惠 为何总在故宫闭馆前夜下雪?气象部门:纯属巧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