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污染过程气溶胶激光雷达反演边界层高度示意图
由于四川盆地乃至全国出现区域性静稳天气,风速较小,湿度增大,成都市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转差,加之污染物排放量大,新年伊始,成都遭遇了污染天气,并于1月1日起启动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3日,为响应全省区域联防联控要求,又将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就本次污染过程的成因,记者昨日采访了市环科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尽管预警升级,但是截至目前,本次过程中成都以轻度污染为主,未出现中度污染,“这得益于全社会的共同管控和努力,本次区域污染预计在6-7日冷空气影响后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参与其中,共同防治冬季大气污染。”
污染成因扩散不力污染排放量大
虽然近几年来成都市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但由于成都市经济、人口、机动车等体量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秋冬季一旦出现静稳、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大气污染仍然易发生。
本轮污染成因是什么呢?上述负责人介绍,四川盆地乃至全国出现区域性静稳天气,风速较小,湿度增大,成都市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转差,加之污染物排放量大,使污染物出现快速累积并超标,并伴随盆地内区域性污染。本次污染过程中,湿度高达90%-97%,边界层高度最低仅400米,扩散条件不利。可以这么说,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河流进入枯水期,成都市大气环境也进入容量极小的“枯水期”,若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正常生产生活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就会造成持续的空气污染过程。2018年、2019年1月,成都市分别出现18天和15天污染,根据预测,今年1月盆地整体气象条件均劣于去年,因此,只能通过提前进行全社会大气污染源减排并发动区域联动,协同发力,才能减轻污染程度,力保蓝天。
总体形势 1月全国、全省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整体偏差
与此同时,我国京津冀、汾渭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均经历大范围PM2.5污染,总体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据统计,本次污染过程7省76城市均启动黄色以上预警,河南省部分城市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
据介绍,近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与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开展了2020年1月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测会商。预计2020年1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除西北地区南部、西南地区西部、西藏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西南地区西部和东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西藏大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
预计2020年1月,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以纬向型为主,冷空气势力较弱,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地区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整体偏差。
同期,本次过程中,四川盆地呈区域污染态势,基本与成都市的污染同步,自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1月3日,区域性污染已持续6天,其中达州出现1天重度污染,达州、自贡、宜宾分别出现4、3、3天中度污染,其余城市以轻度污染为主。
提前预警管控成都尚未出现中度污染
在1月全国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整体偏差的情况下,成都也难“幸免”。根据成都市与平原8市联合会商结果,1月整体冷空气势力较弱,气温偏高,易形成连续的长时间的静稳累积污染过程,呈现明显的暖冬特点。会商结果中特别提到1月上旬有长时间的静稳天气过程,有中度及以上污染风险。
2019年12月30日,根据市生态环境局未来7天的精细化预测,显示从12月31日-2020年1月6日将出现连续的污染过程,中间略有小幅改善,但未能打断整个污染过程,污染在4-5日还有一个累积加重的趋势,不排除出现重度污染的风险。
为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减轻污染天气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的有关规定,我市于1月1日起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3日,为响应全省区域联防联控要求,按照《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升级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的函》统一安排部署,根据《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相关规定,成都市决定于2020年1月3日零时起将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
该负责人透露,根据全国多地重污染过程评估的经验,由于措施的落地及发挥效用需要时间,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往往需提前实施才有效,通常至少提前3天对污染峰值的削减效果最佳,若配合区域联防联控,即全省实施相同力度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会有更好的削减效果。截至目前,本次过程中成都以轻度污染为主,未出现中度污染,也是这一轮应急响应效果的体现。
未来几天,据预测,1月5日持续低压高湿,污染物呈持续累积态势;6日上午冷空气开始渗透,伴有小雨,空气质量缓慢改善;7日冷空气影响结束,8日有弱波动,9日夜间-10日短波槽过境并伴有弱降水,11日影响结束,天空状况转好。预计1月5日仍有中度至重度污染风险,6日转为良至轻度污染,7日为优或良,8日为良至轻度污染,9-10日为良,11日为良至轻度污染。(记者缪梦羽供图市环科院)
原标题:本轮空气污染预计1月6-7日结束成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你我共参与
相关新闻:汇聚大气污染防治的强大合力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打赢这场战役,既要“人努力”,也要“天帮忙”。“天帮忙”可遇而不可求,“人努力”才是根本。驱散雾霾,要靠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扎扎实实付出更多的努力,采取更有力的环保减排措施。
全力争取每一个可能争取到的优良天,以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战役,始终是成都守护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坚定行动。过去一年,成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三治一增”,持续实施大气“650”工程、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空气优良天数创2013年以来空气质量最佳纪录。来之不易的成绩,正是得益于全市上下对环境保护的共建共治。
环境保护不仅是守住生命的底线,它也在不断创造着价值。这价值是子孙后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与生活,是整个社会能够更加进步与发展,是国家民族能够拥有更加长远的未来。环境保护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它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关于个人、关于他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只有每个人躬身入局、深入其中,才有可能真正扭转局势,让城市更加美好,让生活更加美好。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的信心,更要有“一锤一锤钉钉子”的责任心;不能空喊口号,要出实招。大气污染防治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我们每个人不仅需要保持耐心和恒心,更应为此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系统出现问题,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每一个人唯有将自己看作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将环保意识真正落实到生活中,才能让整个生态环境永葆生机。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是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将污染防治任务细化到项目、落实到人,抓出成效。各类企业的责任,是遵守环保法规、加强日常监控、实现达标排放。普通市民可以做的,是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动,是少用一度电,绿色环保出行,共同承担起每个人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成都日报评论员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