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写好青海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美文
从河湟谷地的海东市平安区“袁家村”,到黄河臂弯中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从充满农垦文化风情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到洋溢着现代律动的西宁市城市副中心湟中区多巴镇;从“风情万种”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到“魅力无限”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岭格社区……
行走在大美青海,一座座高原特色小镇以崭新的面貌串联起青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美文。在这篇文章中,每一个城镇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表述方式,代表着青海与众不同的人文、地理和历史脉络,镌刻下我省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坚实步伐。
“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城镇自然美、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的新形象初步呈现。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更加完善,各类城镇协调发展,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城镇生活更美好、乡村生活更富足目标基本实现。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城镇化基本进入成熟期。”……在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青海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彰显出了青海自信。
“逐步形成‘一群两区多点’的发展新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强大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青海奋斗正当时!
让城镇生活更美好
有文化底蕴,有自然资源,有通向世界的窗口……多巴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的新城,已然成为了青海省一带一路面向世界开放的展示平台、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青海省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西宁市的城市副中心……
今日之青海,像多巴新城一样迅速崛起的新型城镇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牵引和助推作用。
“以城镇安全、干净、优美为要,以城镇安静为最高境界。”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实施城镇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双修”工作……青海,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创造绿色宜居城镇环境。
“让各族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青海,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坚持特色互补,以自然为镜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巧用山水林田湖草,建设公园中的城镇,打通城镇的山脉、水脉、人脉、文脉。
“城镇发展以产业为支撑、以产兴城,产业发展以城镇为依托、以城聚产。”推进产城一体,青海,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园区向城镇综合功能区转型,注重产业集群覆盖城镇,切实推动以产兴城、以城聚产、融合发展、提档升级。
“让城镇变得更具智慧、更加善解人意。”青海,突出智慧牵引,强化智慧城镇、数字城镇建设,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自然与城市的有机互动、经济与城镇的相辅相成、智慧与人文的美丽碰撞……这样的城镇,是生态优美、宜居宜业、魅力无限的家园。
城镇,让生活更美好。青海,让城镇更出彩。
让乡村生活更富足
阳光、沙滩、碧浪和快艇……这不是滨海城市,这是高原新村——地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黄河之滨的“德吉新村”。
看山看水看藏寨,特色发展,让这里洋溢着独一无二的魅力。一村一品,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禀赋,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德吉村找到了自己旺“人气”聚“财气”的成功之路。
今朝之青海,越来越多的乡村像德吉新村一样,搭乘乡村振兴的列车驶向幸福彼岸。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省城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和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往逐渐加快,城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制度对接,青海破除制度障碍,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新型城镇化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城镇与乡村各具特色,实现各归其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青海正视城区与农牧区、社区的关系,城区着眼包容性、更加注重宜业,农牧区着眼承载力、更加注重宜游,社区着眼守望度、更加注重宜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青海在生态、美丽、特色上下功夫,让美丽乡村在高原逐一绽放。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电、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一项项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加快全州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深入挖掘人文资源,全力打造文化景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城镇……这样的城镇,有增收的喜悦、有历史的痕迹、有现代的气息。
城镇,让乡村生活更富足;青海,让城镇更可期。(贾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