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养猪大省四川生猪生产稳步恢复
新华社成都1月3日电题:养猪大省四川生猪生产稳步恢复
新华社记者陈健
隆冬时节,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穿过一片高高低低的茶园,就来到了四川省洪雅县中山乡前锋村的凤凰顶养猪专业合作社新建的猪场。只见这里的猪场干净明亮,保育舍、育肥舍、消洗中心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
在一个猪舍旁,合作社负责人付志洪看着几头活蹦乱跳的小猪,满脸欢喜。“前些年,我们村组建茶叶合作社,流转了2300亩土地发展有机茶。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现,农家肥的保障成了问题。所以,我们一直都想建养猪场。”付志洪说。
“在国家和省里的政策鼓励下,我们的猪场建设很顺利。”付志洪说,合作社按照村里种茶所需有机肥的量,来确定养猪的规模,实现种养循环。经过社员们一番努力,猪场于201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凤凰顶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猪场占地53亩,总投资3800万元,设计存栏生猪1.75万头,每年可出栏生猪5.2万余头。猪场采用标准化、智能化管理,配套了自动控温、自动饮水、自动饲喂、自动清粪等系统。
“养猪也在转型升级,有很多新讲究。”付志洪说,比如说智能化,洪雅县海拔较高,气候很冷,而猪场里的温度要自动控制在28摄氏度左右。猪场里面安装了很多探头,如果监测到低于这个温度,就会自动启动供暖系统。再比如,如果圈舍里的有害气体超过了一定标准,空气净化系统就会自动打开。
为了防控非洲猪瘟,猪场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外面人员来了要在消洗中心消毒,才能进入生产区域。车辆来了也要清洗干净并消毒,然后在规定区域停放。外来车辆与猪场内部的饲料车、运猪车等车辆严格区分,不能混用。至于养猪产生的猪粪,不但不污染环境,反而成了种茶所需的“宝贝”,经发酵后作为有机肥,被前锋村的茶园就地“消化”。
除了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养猪场,小的养殖户出路何在?记者来到养猪大县仁寿县满井镇杜家村8组的农户家中探寻究竟。50岁的村民黄建友正在他家的柑橘林里忙活着,他最近新建的2个单元生猪代养场初具雏形。
“现在养猪和以前不一样了,对环保和品质的要求更高。所以我们和一家大型养猪企业德康集团签订了代养协议,有统一的技术指导,能规避风险。而且通过种养循环,利用猪粪种柑橘,避免了污染。”黄建友说。
记者从仁寿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德康集团与仁寿县政府签订“100万头生猪养殖暨屠宰肉食品加工项目合作协议”,新建1个种猪场、800个单元生猪代养场。各个生猪代养场实施标准化的养殖流程,确保安全环保。
记者了解到,养猪大省四川生猪生产稳步恢复。四川在2019年8月出台“猪九条”促进生猪生产的基础上,最近又出台《四川省促进生猪恢复生产八条措施》,力求2020年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往年正常水平。这些措施效果不断显现,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数据显示,2019年四川保障生猪生产用地2.8万余亩。其中,“设施农用地”占比最大,超过2.3万亩。另外有林草地4314亩,新增建设用地926亩,利用闲置建设用地554亩,多渠道供地破解了养猪“用地难”。
四川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说,2019年8月以来,四川新开工养猪场项目435个,预计新增产能近900万头。2019年10月以来,四川生猪生产和疫病防疫已趋于稳定,生猪生产整体呈现回升势头。2019年全年超额完成4008万头的出栏任务,达到4500万头。2020年四川将完成600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并通过责任书的方式,将任务细化分解到21个市(州)及其所辖县(市、区)。
“现在四川生猪产量稳步恢复,影响复产形势发生逆转的唯一因素是非洲猪瘟,我们设立了非洲猪瘟有奖举报制度,希望社会各界积极监督、举报。”杨秀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