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鄂尔多斯市:点亮“信息监督”探头透析“微权底牌”让微腐败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来源:内蒙古纪委监委网站
今年以来,为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鄂尔多斯市纪委监委利用民生监督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自助查询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对全镇村级财务“亮底”,为群众开辟多种查询、投诉通道,实施监督全覆盖,让微腐败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起底“案原”“微腐败”线索多与村务公开有关。从近几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贪腐村官或虚报冒领套取国家补贴,或优亲厚友谋取个人私利,或私自侵占挪用集体资金。经过调研分析研判,信息不对等、村务不公开或选择性公开、不公开村务是问题的根源,村务公开引发的问题,已成为群众投诉举报的一大热点,2019年以来全市受理“三务”公开问题线索322件,其中虚报冒领套取国家补贴124件,占比39%,优亲厚友谋取个人私利26件,占比8%,私自侵占挪用集体资金102件,占比32%……
“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既损害了农牧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农村基层干部得不到有效监督,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造成农村问题的复杂化和不稳定性。”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说,聚焦监督这一主业主责,对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已势在必行,尤其是在“三务”公开方式方法等上,必须由传统的人工监管转向智能化、自动化的动态监管。
全面“晒权”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树林召镇平原村屈家圪堵社,村民王飞盯着手机屏幕,回味村务公开的前后变化。“这个东西好了哇!不出家门就看到一卡通上的补贴款,还能看到同社乡邻们的补贴款,真是方便、保险又明白,我现在就分享到社里的微信群。”王飞如获宝贝似地和周围人说着这番话。王飞的感受并非个例。在民生监督平台上,村民信息全面,村级财务开销能追根溯源,群众举报可快速处理,一切小微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
在传统公开的基础上,鄂尔多斯借助大数据体系,建起网络“公开端”。全市各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两级普遍建立公开平台,形成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自助查询终端、固定公开栏、公开台账的“五位一体”公开模式,部分地区还因地制宜地按照百姓需求推出了板报、短信、微信群、LED大屏、广播等公开方式,极大的拓宽了“三务”公开的渠道,实现了“三务”公开全覆盖。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层“三务”公开信息化工作,按照党委政府主抓,纪委监委搭建平台、强化监督的工作模式,市纪委监委统一搭建了“民生监督平台”,将惠民政策宣传、“三务”公开、民生资金数据查询、在线举报等功能融为一体,群众可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端,随时随地获取嘎查各项村务信息,从而实现对嘎查村人、财、事、权的全方位立体监督,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杜绝甚至堵住一切优亲厚友、雁过拔毛、违规摊派、挥霍浪费的现象。”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
各方“督权”多级监督体系扎紧制度篱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补足基层监督短板之余,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带动各方督权,在信访举报、巡视巡察、追责问责上狠下功夫,让群众知情并参与监督。
准格尔旗大路镇常树梁村村干部乔楞利用职务便利骗取、冒领、侵吞惠农补贴资金一案得益于“三务”公开信息平台。在平台的监督下,乔楞骗取公益林补贴26932元、套取禁牧补贴11610元,谎报退耕地块面积攫取国家补贴60多万元、冒领国家禁牧补贴20多万元等违纪违法事实曝露了出来。贪腐的“小蝇、蝼蚁”在“互联网+”、大数据面前无处遁形,党纪政务处理和组织处理双管齐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2019年1-11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开展基层“三务”公开专项监督检查、针对性抽查达48批次,覆盖全市74个苏木镇(街道)和708个嘎查村社区,通过监督检查发现共性问题15个、个性问题103个,全部整改完成。处置反映基层嘎查村社区干部问题线索69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处置问题线索下降22%。这组数据表明,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督促推动基层“三务”公开,使“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减少了暗箱操作、“微腐败”的空间,为嘎查村社区干部筑起了一堵廉洁自律的“防火墙”。(鄂尔多斯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