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变局中,习近平如何诠释中国经济的“不变”?
资料图: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近观中国)世界变局中,习近平如何诠释中国经济的“不变”?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题:世界变局中,习近平如何诠释中国经济的“不变”?
作者钟三屏
2019年即将过去,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频遭逆风的全球化进程,让确定性日渐成为“稀缺品”。
2020年步步临近,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之际,有什么还能以“不变”的面貌出现?
“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今年11月底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如是说。回望过去一年,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诠释“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这个不变趋势,向世界传递稳定预期,也为外界理解中国发展逻辑中的确定性提供切口。
资料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张亨伟摄
锚定开放
习近平曾说,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在与世界深度互动的进程中,中国既从开放中汲取养分,亦以开放惠及各方。2010年以来,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头号引擎,较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提升20多个百分点。
即便在逆全球化趋势抬头,世界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威胁的当下,中国仍坚持“拉手”而非“松手”,坚持“拆墙”而非“筑墙”。从习近平近两年在多个场合不断列出的“开放清单”中,可清晰看出中国敞开大门、扩大开放的态度始终如一。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四项新重大举措,并强调“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他宣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去年,他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5方面举措;今年11月,习近平再次出席进博会,在宣布首届进博会提出的开放措施已基本落实的同时,又以五个“继续”对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作出阐释。
由此观之,在开放还是封闭这道选择题上,中国已锚定开放,用行动向外明确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工作时进一步描绘出中国与全世界紧密“拥抱”的图景。其中蕴含的信息正如习近平所说:唯有开放才能进步,唯有包容才能让进步持久。
资料图:2019年10月27日,民众正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准备乘机出行。中新社记者张云摄
坚定改革
“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早在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形势,习近平就表明中国的应对之策,并亲自部署推动相关改革。
当前,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以及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市场需求走弱、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等现实问题,坚定改革,仍是习近平为中国经济开出的“解压”药方。他反复强调“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落实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这其中,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部署中国经济工作时反复提及的话题。他曾表示,这项改革是应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矛盾困难的有效良策。改革内容因时而变,改革层次不断深化,习近平于2015年底首次公开提及的这个概念,如今已成为贯穿中国宏观调控全过程的主线。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观察家看来,是习近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抓手。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的路径明确清晰。
谈及确保改革落地的方法时,习近平以“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寓意二者要一同前行。
今年以来,随着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相关文件陆续出台,中国从制度层面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的思路愈加清晰。观察认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重大经济领域改革,有助于中国明确改革路线、凝聚改革共识、提高改革效率,“由内至外”缓释经济下行压力。
资料图: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动车行驶在京沪高铁江苏镇江段。中新社记者陈岗摄
谋定方向
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当下,中国经济需要加快新旧动能“接棒”。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及的——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
习近平今年6月接受俄罗斯媒体联合采访时将内生动力列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充足支撑条件之一。他还提到一组极具说服力的数字:2018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8.6%,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76.2%。
如其所言,曾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长期落后的消费如今已迎头赶上,且后劲十足。告别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后,强大国内市场正成为中国经济稳健运行的支撑。
经济发展空间重构也孕育着不容忽视的新动能。外界注意到,经历多年地方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后,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正向市场主导型的区域发展迈步。习近平今年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部署区域发展工作,他还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要求,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19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按下“加速键”。从一江一河沿线,到三大城市群,中国正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蕴含的强劲发展潜能也被各方看好。
循着习近平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人们可以期待,不断涌现的潜能,将逐渐兑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
即将来临的2020年,将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为中国经济勾勒的这种确定性,不仅为中国自身指明发展方向,也将给变局中的世界注入“不变”的力量。(完)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