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会委员:后扶贫时代 相对贫困的标准值得研究

日期:12-28
长效机制

原标题:常委会委员: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标准值得研究

委员表示,要有救助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包括财政投入、救助标准。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如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相对贫困的标准是什么?

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这一问题引起部分与会人员的讨论。

“要有救助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

委员郑功成表示,“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我们明年要消除的是绝对贫困现象,就是你不救助他,他就要挨饿受冻的贫困现象,但相对贫困现象是会长期存在的。因此,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应对相对贫困的长久机制,这是非常正确,非常有导向性的。明年之后,社会救助要从主要面向绝对贫困人口转向主要是要面向相对贫困人口,这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成果,又是必须应对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对贫困的现象值得研究,相对贫困的标准值得研究”。

“要有救助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包括财政投入、救助标准”,他说,今年以来CPI突破了前几年两个点、三个点,这对于中等收入以上的人来讲影响不会太大,但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很大。“如果救助标准不能跟物价,不能跟家庭消费的一些必要的、合理的支出紧密挂钩,即便标准没有降低,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也会下降。所以尽快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非常重要,它能够提供清晰稳定预期。”

“需要进一步研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与调整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表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民生决策。按照“两不愁三保护”现行扶贫标准,历史性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后,就需要对标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科学设定与调整各类社会救助标准。

陈竺建议,就收入性相对贫困(即因收入水平低而陷入相对贫困)而言,需要进一步研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与调整机制;就支出型相对贫困(即因疾病残疾子女上学等家庭支出畸高而导致贫困)而言,应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政策,制定各类专项救助标准,明确相应救助对象范围。

“从台阶式的救助转向稳定的梯度救助”

委员江小涓建议完善梯度救助制度,“从台阶式的救助转向稳定的梯度救助,就是解决所谓边缘人群、边缘地带的问题,一旦进了救助名单就一步跨进小康社会,会有越来越大的边缘人群存在,可持续变得很困难。按照国际经验看,救助原则上是梯度性的,使他提高到上一档,更加可持续”。

同时建立梯度退出机制,“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建立一个梯度退出机制,要不退出会非常困难,应该是一个梯度设计,这样退出比较容易,而且要有一些激励机制,比如税收减免等政策跟进,要不然盘子会过大,不可持续”。

“强调就业救助优先”,她说,“要设计制度,就业救助还是要优先,现在我们国内的快递小哥队伍中有一部分都是原来的贫困户,美团去年增加的骑手就有26万贫困户青年。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优先招建档立卡户人员并给予培训。花不了很多钱,有一个智能手机,配辆电动车,就可以送快递,辛苦一点可以做到八九千块钱,一下就脱贫了。类似这样的就业救助还是应该坚持”。

新京报记者王姝

编辑樊一婧校对何燕

山东:光伏精准扶贫送20多万户贫困群众“阳光存折” 库布里克《洛丽塔》女主角苏·莱恩去世,享年73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