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北京抬头看!2019年最后一场日食上演
北京时间今天(12月26日)中午前后,上演了2019年最后一场“金环日食”。本次日环食发生期间,我国全境天气状况良好的地方都可以观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且越往南“食分”(月亮遮住太阳直径的比例)越大。海南部分城市“食分”可达到0.5以上,北京的“食分”仅为0.15。
△ Hinode卫星在2011年1月4日捕获到环形日食。图源:NASA/ Hinode/ XRT
在北京地区,初亏发生在12时53分,食甚发生在13时47分,复圆发生在14时38分,整个日偏食持续近两个小时。
△ 13点12分,记者在水立方外观测到的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
△ 13点35分,记者在东四环观测到的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 13点47分,记者在水立方外观测到的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
△ 13点34分,中关村南大街,窗户反射中看到的日食。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 13点29分,朝阳区万东文创园,映射在窗户上的日食。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据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介绍,日食是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遮挡了部分阳光后形成的天文现象。相反当月亮离地球远的时候发生日食,月亮看起来比太阳小一些,只能遮挡住太阳的中心部分,留下边缘一圈“金环”,就是日环食。
△水立方外,市民观看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
△东花市北里,市民透过X光片观看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朝阳区万东文创园,路人拍摄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王府井大街,因为光线太强,摄影爱好者透过黑色塑料盒拍摄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李凯祥
此次日环食完整时间约为北京时间26日10时29分至16时05分,历时5个多小时。环食带从中东地区开始,经印度南端、斯里兰卡,进入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最后结束于西太平洋上。
此次环食带平均宽度在115千米左右,最长观测时间可达到3分40秒左右。在环食带内的人能欣赏到日环食,环食带以外的人可以观测日偏食。
北京历年日食景象回顾
2019年1月6日
△ 8点45分,北京东四环,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2010年1月15日
△ 16点57分,东城区,日偏食。摄影/李冬
△ 16点52分,东城区,日偏食。摄影/李强
△ 16点56分,鲁谷路,一个小人儿伴着落山的太阳“回家”。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2009年7月22日
△北京市区观测到的日偏食(合成图片)。摄影/李冬
△ 8点10分,北京朝阳区,日偏食。摄影/杨杰
△ 9点31分,北京上空的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 10点5分,鸟巢上方的日偏食。摄影/秦斌
△北京天文馆,虽然太阳被云雾遮住,但许多市民仍然排队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北京,市民观看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北京,中外观测者一同观看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北京,市民观看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市民拿起相机拍摄日偏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一位市民拿着X光片观看日偏食,引来其他人围观。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虽然此次中国不在环食带上,但天文爱好者也不必遗憾。据寇文介绍,我国将在2020年6月21日再发生一次日环食,想观测和拍摄的朋友们还有机会。
观测提示: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必须特别注意观测时的安全措施与减光设备的安全性,绝对不能在毫无任何保护装置之下,用肉眼直视太阳。观测时间不宜持续太长,每看十几秒后,应休息几分钟再看。
摄影新京报摄影图片部文字综合于新京报网
编辑陈婉婷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