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岛就是未来生活的“造梦之岛”

日期:12-24
人工智能张江

原标题:人工智能岛就是未来生活的“造梦之岛”

高质量发展谋腾飞“驱动”路径

人工智能岛就是未来生活的“造梦之岛”

位于兴业太古汇的圆形剧院式建筑风格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成都日报记者刘阳摄

人工智能岛就是未来生活的“造梦之岛”

虹桥商务区解放日报记者李茂君摄

人工智能岛就是未来生活的“造梦之岛”

作为上海首批“AI+园区”试点应用场景,张江人工智能岛聚集了大批高科技产品龙头企业解放日报记者孟雨涵摄

在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中,上海的排名一直保持在Alpha级别,在世界一线城市中排名第6位。6年前,在上海启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战略之时,上海的全球城市指数全球仅位列第18位,而如今,在高质量发展这条路上,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之中已跻身更前列,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仅次于伦敦、纽约、巴黎、香港、新加坡等城市。

卓越的全球城市,这是奋楫高质量发展的“上海表达”。落子于634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里是C919大型客机、AP1000核电设备等“国之重器”的集聚地;这里的工业园区每平方千米土地工业总产值可达67.4亿元;这里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符号。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处长江经济带,同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节点的成都,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盘棋?学习借鉴上海哪些经验等等?其“高质量发展”成为我们问道上海的又一关键词。

统筹推进整体规划

虹桥商务区:

加速打造“大智慧”新高地

拥有“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优势的虹桥商务区,如今正加速打造“大智慧”产业高地,吸引了以斑马网络、小红书、小i机器人、非夕机器人、工博士、图匠数据、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一批头部企业纷纷入驻。

从产业布局看,商务区核心区有阿里虹桥中心、德必硅谷人工智能中心、长三角电商中心等一批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特色的产业园区;西虹桥的青浦徐泾镇,有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北虹桥的嘉定江桥地区,有以小i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在西虹桥,北斗西虹桥基地首席科学家郁文贤告诉记者,未来3至5年,北斗西虹桥基地将形成“北斗+智能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过百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时空智能科创中心和产业集聚高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电商平台上向消费者发送自动回复的机器人,大部分就来源于小i机器人。从智能客服这一AI应用场景切入,小i机器人已经覆盖金融、通讯、政务、汽车、医疗等数十个行业。作为国内“共享办公”的领军企业,德必集团则在进行全球化布局的同时,将“德必硅谷人工智能中心”落地在虹桥商务区,旨在打造上海对话硅谷的桥梁。

“虹桥商务区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为智慧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商务发展处副处长朱莹华表示,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除了有一系列政策支持体系,更注重为智慧产业企业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为推进虹桥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建设,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3+3+2”政策支持体系,即“三大产业方向叠加三类支持措施融合两个鼓励发展”,为智慧产业企业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虹桥商务区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枢纽和门户,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常年举办地,拥有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世界水准的会展优势和国际一流的综合配套优势。”参观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定位于国际开放枢纽的虹桥商务区,地跨4个不同的行政区(闵行区、长宁区、青浦区、嘉定区),但由管委会牵头,统筹推进整体规划,大力提升养老、托幼、文化、医疗、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合理配置住宅和公共设施,持续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其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为众多企业在虹桥商务区的集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虹桥商务区正与上交所、上股交,以及包括交通银行等在内的各大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致力加强虹桥商务区的金融创新能力。未来,虹桥商务区必将成为长三角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制定的技术高地和全球人工智能培养的人才高地。”

聚焦核心技术搭建完整产业生态圈

人工智能岛:

张江科学城的AI之“芯”

从虹桥商务区出来,记者又驱车前往张江科学城。这里是窥探“上海创新全景图”的窗口。根据《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张江科学城集中承载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战略。未来,张江科学城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成为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AI+交通、AI+金融、AI+教育、AI+健康、AI+智造……川杨河畔,充满未来感的“人工智能岛”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我们每天都要接待10多个参观团队,很多都会提出合作意向。”张江人工智能岛展示中心工作人员马梦飞告诉记者,聚焦七大应用场景,园区内21栋产业载体已经全部招满,后续扩建计划已提上日程。

作为上海首批“AI+园区”试点应用场景,这里聚集了大批掌握AI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龙头企业。不仅有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AI&IoT Insider实验室)、IBM中国上海总部及研发大楼等跨国企业巨头,同济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云从科技、小蚁科技、汇纳信息、黑瞳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也都云集岛上。这是一座充满想象、又让各种场景落地的人工智能岛。记者在岛上转了转,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智慧安防和智能垃圾桶等新型设备随处可见,搭配智能化AI园区管理系统,仿佛走进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场景,20余个AI应用覆盖海陆空。

“这里承担了微软培育区域AI生态和采用AI技术赋能区域产业增长的重要职能,是微软人工智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表示,该实验室是微软截至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每年可以为符合要求的多家入选实验室的企业提供涵盖创意孵化、设计研发、测试实验、原型生产、技术支撑、市场合作、运营辅导7大阶段端到端的智能制造产品研发的创新升级服务,帮助缩短企业从创意设计到原型产品试投放整个研发创新过程中的创新风险和研发时间。

占地仅6.6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岛,依托张江科学城现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内容等产业基础,联合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芯片研发等核心技术,已初步搭建出“核心技术层+数字技术层+智能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表示,按照计划,未来这里将集聚超过80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打造成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密度、创新浓度最高的园区。

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发展的张江科学城,承载着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变的美好愿景。在这片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一批大科学设施建设,大专项、大计划和一流创新型院所或积极筹备或稳步运行。那些中国人曾经的梦想,那些几代科技先贤倾注了生命和热血的伟大事业,正逐一成为眼前令人振奋的现实:大飞机、量子卫星、蛟龙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相继问世;“能把10个太阳的能量聚集于一根头发丝”的超强超短激光、能还原宇宙大爆炸场景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海,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策源、辐射功能凸显无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网通办”超过950万

兴业太古汇:

聚集“首店”之中的“旗舰队”

采访的第二天,伴着难得的冬日暖阳,记者专门驱车来到静安区南京西路商圈兴业太古汇。这里有屹立70余年的米其林一星餐厅何洪记,有变形金刚·明日之战高科技VR体验中心,有将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体验、社交、美食、潮流扩展的双立人之家全球旗舰店……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圆形剧院式建筑风格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

推开工坊大门,仿佛步入面积达2700平方米的“咖啡奇幻乐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约两层楼高的巨型铜罐,罐身装饰有1000多个中国传统印章和篆刻图案,手工镌刻着星巴克和咖啡的故事。在这里,顾客可以亲眼见证一颗颗绿色生豆经过细心烘焙,通过天顶“咖啡交响管”落入吧台储豆罐,最终被制成香醇咖啡的全过程。整个门店仿佛一座咖啡主题的文化景区,“景点”前不时可以见到拍照打卡的时髦男女。据悉,该店日均接待逾8000人次,全年累计超过百万人次,是2018年星巴克全球销售额最高门店。

“TOD模式保证了商圈的稳定客流,而众多首店和‘人无我有’的商品服务,无疑给了众多国内外消费者前来打卡、购物的理由。”兴业太古汇CEO周莹感慨道,“首店”多起来,离不开上海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事实上,现在大排长队的星巴克全球烘焙工坊,就是制度创新的受益者。当初有意引进星巴克全球烘焙工坊时,“很多同行认为在当时的法规政策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周莹表示,正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这里最终得以顺利开业,成为上海新的商业地标。

如今,“上海购物”品牌日益响亮,商业创新引领度不断提升,“首店经济”功不可没。5月,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奥乐齐ALDI”分别在静安和闵行落户两家中国首店。8月,美国第二大零售巨头“开市客”中国内地首店开业。9月,宜家国内首个“烘焙工坊”落户上海徐汇商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新进首店756家,平均每天新增首店近2.8家,同比增长74.6%,预计全年首店数量可达近千家。

“首店经济”持续飘红,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记者注意到,以优质营商环境吸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集,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正为上海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在上海,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政府让利,高效创新的营商环境有效促进了资源的高效率配置。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眼下,该市“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企业和公民用户数超过950万,接入1339项政务服务事项,90%的网上办理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99%的民生事项实现了全市通办,效果明显。提升实体经济50条、打响上海制造品牌、颁布技术改造焕新计划、出台上海产业地图……通过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上海从资金、人才、土地、税收等各个方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倾斜,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产业项目落地及开工建设的热潮。

记者手记

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前行路上,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近日,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高质量发展基层调研行”,把镜头对准了成都的高质量发展,关注成都连续11个季度经济增速保持8%以上的惊人事实。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载体,成都正大力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探索打造更多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场景,吸引全球更多高端要素资源来蓉汇聚布局。全市建设的66个产业功能区,不再是过去“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而是聚焦龙头企业上下游的精准招商和企业培育。面对不断加剧的外部挑战,通过发挥协同效应,做优做强产业集群,最终提升产业链上每个企业的竞争力,激发整个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上海有张江科学城,成都也正建设自己的科学城产业功能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航空航天、核能及核技术、生命健康、信息安全、空间天文等重点领域,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的成都科学城产业功能区正加快建设中。采访中,《解放日报》资深财经记者吴卫群表示,上海非常重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花大力气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相应的先进设备和工艺投资力度,出台众多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令投资进入快速增长周期。“从项目审批、建设到达产的所需时间,不断向极限缩减。”吴卫群说,以特斯拉上海项目为例,从去年7月签约到今年1月在临港开工建设,只用了不到半年,而从开工到最终车辆下线仅10个月。“特斯拉超级速度”已成为上海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一个典型例证。

“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从营商环境着力推动投资增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以高标准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上海在做的事,无疑也是成都对标学习正在做的事。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将今年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致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努力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化水平。前不久,凭借在经济竞争力、有形资产实力、无形资产实力、城市品牌魅力等指标上的优势,成都在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荣获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奖。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采访的几天时间,游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走过一个个热火朝天的项目现场,见过一张张充满干劲的热情笑脸,越来越清晰地感到两座城市间的诸多契合。学习借鉴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成都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加速集聚,打造创新引领开放型现代经济体系。(记者李自强)

北京副中心城市绿心明年将向社会开放 助力高校图书馆创新与发展 专家蓉城聚焦“双一流”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