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466处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重要通道,此间沿线分布有大量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汉、唐、明、清的珍贵文物。随着我省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并相继出台各类文物保护政策性文件,全省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青海省文物局了解到,今年我省6处文保单位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目前全省共有国保单位51处。省政府公布了第十批省级文保单位名单,68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省文保名录,目前我省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6处。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青海入选的古遗址、建筑跨越了汉、南北朝、隋唐等各历史时期,体现着青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研究我国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推动作用。
此外,我省注重挖掘优秀文化遗产,加大文物保护传承力度,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呈现出资源丰富、文物数量快速增长等特点。全面启动第一批至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公布了第二批至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青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来,全省还利用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中的文物保护成果,建设了一批具有历史记忆、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
旅游旺季,青海的热门景点游人如织,青海藏文化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也成为了人气旺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博物馆及藏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使得文化旅游的热度高涨。今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举办陈列展览共90次,博物馆纪念馆观众总数达到235万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人数42万人次。全年共组织参与外展12次,巡展10次。
在考古工作方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乌兰县“泉沟墓葬”完成阶段性考古。首次发现完整的墓园建筑和青藏高原唯一一座吐蕃时期壁画墓,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两项成果使我省考古工作首次亮相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
另外,全省首个开放式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将在都兰县热水墓群建成,基地的建成将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考古研究基地设立推进热水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使考古研究基地的文物发掘、保护及展示功能与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功能相互促进,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吴梦婷)